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Q1a1的来源

(2012-10-07 10:07:35)
分类: 分子人类学研究
宁夏东南部靠近关中的2500年前东周彭阳墓葬被确认为Q1a1, 西周早期晋南倗国墓葬遗址近一半的Q1a1,这些发现又掀起了对Q1a1来源的热议。其实关于Q1a1的来源,我早就做过说明,这里再次针对大家讨论的一些问题统一做次陈述。
Y-Q1a1的来源
上图(见 从分子人类学发展史看人类文明的Y系单一起源和传播)是早期所画的全球Q分布相对频率图(注意是Q系各单倍群之间的相对频率),可以清晰看到中东地区Q多样性最高。其中Q1a1(红色)从中东地区向中亚地区扩散。明显地Q1a1起源于中东! 但是自打汉族中发现了大量Q1a1以后,几乎在各种场合的宣传论调都变成了:Q1a1局限在东亚,尤其是汉族中。(这是西方白人R系的阴谋呢,还是东方O系的阳谋呢?) 以至于很多人搞不清Q1a1的来源。于是有些人干脆不负责任地就把Q1a1扔到了西北利亚。其实这是很没有脑子或者不想动脑子的思维结果。

1 关于西北利亚的Q

已有科学论文证实西北利亚地区人群是最为年轻的人群! 其实稍稍动脑筋想想也是。由于冰期严寒,人类走出非洲繁衍基本上就是在南印度到东南亚赤道一带,西北利亚地区并不是适合人类大范围居住并产生文明的地区。西北利亚人群是非常晚近的历史时期因为各种原因而从欧亚大陆的南方向北方迁徙的,而不是相反!比如西北利亚地区的Q1a3家族很有可能是殷商灭亡时期河南殷商贵族北逃后的结果。


2 关于彭阳的Q1a1

彭阳王大户墓葬全部是Q1a1。
Y-Q1a1的来源
铜柄铁剑摆放在墓主人身边

据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分析,秦代只有贵族男子才能佩剑,秦代的这种制度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人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能佩带一把青铜 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王大户已发掘的7座墓都出土了青铜兵器和车马铜饰。王大户墓葬还出土大量刀、剑、戈、矛等青铜兵器,王大户墓地当属于姬周系贵族墓葬。

王大户每座墓葬还有二三十件马、牛、羊头骨殉葬,以及马具等,因此,有人推测是一个游牧民族将军的家族墓地。如何看待王大户墓葬的某些“游牧”性质?

实际上姬周族从古埃及迁徙而来,牛马羊正是他们伴随的动物 (
参见: 文明迁徙视角下对炎黄简明谱系与姬周早期谱系初探)。另外一方面,姬周族从中东到黄河流域迁徙途中确实也经历了一段大约2代人时间的游牧生活,自公刘迁徙到陕西西北的庆阳一带定居后,才开始“贬戎狄之俗”(游牧生活),而“复修后稷之业”(农业)。而彭阳王大户墓葬的Q1a1很有可能是姬周族系迁徙途中留下的近亲支系。他们可能是形成后来义渠族的主要力量,由于义渠人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义渠民族刚强勇猛,他们“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所以对敌作战十分英勇,宁死不屈不降,这也是义渠国能坚持数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义渠族曾与秦国演出了400余年战争与和平的斗争史,最后秦太后使计灭亡了义渠国,义渠族全部融入秦国,英勇善战的义渠族人也成为秦人士兵的重要来源之一。

彭阳墓葬中的两例Q1a1的STR数据也与今天北方汉族中Q1a1的主流类型接近!


3 山西绛县横北村倗国墓葬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项目曾被列入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发现了另一个不被现有历史载录的国家——倗国。横水发掘墓葬1326座,墓葬中出土铜、陶、蚌、贝、漆、玉以及织品等文物14000多件套,文物等级之高、价值之重大、数量之众多,蔚为大观。

其中
1、2号墓规模大,构造相对复杂,且都没有被盗过。 在出土大量青铜器等文物后,1号墓主的遗骸终现端倪。从骨骼上判断,这是一位女性,她仰身平躺,嘴中含玉墓主随葬5鼎、5簋,加上其他,共出土青铜器25件,其中8件有铭文。其中一个铜鼎的内腹壁上刻有“倗伯乍毕姬宝旅鼎”,翻译一下就是“倗伯为毕姬做的礼器”,这段文字证明,该女名叫毕姬,她是倗伯的夫人,倗伯为倗国国君,毕姬是国君夫人。倗伯本人在2号墓里,面部朝下趴在里面,全身饰有玉覆面、玉串饰、玉璧、玉柄形器等,随葬3个鼎、1个簋等,加上其他器物,总共16件的青铜礼器,其中也是 8件有铭文,写着“倗伯□(注:该字破损不能辨认)作宝鼎……其万年永用”,意思是:倗伯为他自己做了个结实的宝贝鼎,让他千秋万岁一直用下去

Y-Q1a1的来源
倗国墓葬出土铜簋

从陪葬礼器数量来看,毕姬的地位似乎比倗伯还要高。 有种可能性就是毕姬的“姬”是姓,周天子姓姬,毕姬应是周天子之女或至少是王族之女,下嫁给倗伯,血统比倗伯高贵。这个推测还有一个例证,那就是毕姬墓中还出土了周王室宰相送给她的青铜鼎,这个特殊的礼遇,也说明毕姬来历非同寻常。 考虑到姬周族习惯与土著联姻,因此也不排除倗国国君为土著O系的可能。当时姬周大搞分封,绝大部分被分封的是同族子弟,当然也有少部分为有与之联姻的土著方伯。但是倗国墓葬近一半的Q1a1比例似乎仍然证明倗国为姬周同族的可能性最高。


4 Q1a1的南北两大支系

根据论坛上自愿公布的Q1a1 STR数据看,汉族的Q1a1明显分成两大支系,其中南方以DYS391=6为主,北方以DYS391=9为主。而且DYS391=6的支系显然亲近度更高,其共祖时间或在2000年以内问题不大。
Y-Q1a1的来源

于是有些人好奇DYS391=6的支系是怎么来的? 我也没有答案,以下给出我的推测。

  • 不得不说,由于周到秦汉时,中原O3系频率并不高,所以刘邦为O3系的可能性其概率是比较低的,这或许又让许多人失望了。原先我推测DYS391=6的支系或与长沙王刘发有关,因为DYS391=6的支系在湖南、贵州、重庆、两广、云南等地较多,这一带正是长沙王后裔封地。而刘发的后裔刘秀又建立东汉王朝,又有一些王族分封到山东等地,还有一些刘秀后裔为避难逃到浙江等,虽然不见于历史记载,但是倗国的发现也是不见于历史记载的。这也与Q1a1的分布出奇地一致。而东汉益州牧(蜀)刘璋的后裔后来迁居到湖北公安,并改陈姓,这与刘陈两姓多391=6也很一致!
  • 但是后来发现美洲玛雅人也有不少DYS391=6的Q,而目前全世界似乎只有Q1a1才有DYS391=6。那么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那么汉族中的391=6与玛雅人中391=6会有共祖吗?一种可能是没有共祖,是趋同进化的结果,那么上面第一点推测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如果有共祖的话,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玛雅人从古埃及迁徙到中美洲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要比姬周族从古埃及迁徙到黄河流域要早,因此玛雅人中391=6不可能是汉人迁徙过去的,那么汉人中的391=6会是玛雅人迁徙过来的吗? 其可能性是存在的。一种证据是公元1000多年后玛雅人所谓的“神秘消失”,他们中的部分会是西渡太平洋到了中国大陆吗?他们是怎么来的? 由于大洋洋流的作用,Q系从西向东渡过太平洋在浙江等地登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参见: 波利尼西亚群岛有Q1a3a! )但这种可能性终究还是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