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风美学再现

(2015-05-14 21:53:40)
标签:

时尚

时装

fashion摘记

分类: 杂志原文
和风美学再现
JAPONISM REVISITS ON RUNWAYS
撰稿:徐小喵

西方时装设计师对日本文化的仰慕由来已久。他们从日式艺术、建筑、传统服装中获得了大量的启示,并通过拆解日本美学观念,捕捉其精髓,为己所用。2015年春夏时装季再一次涌现出了大量有着日本印记的设计与造型,而西方设计师由于不甚熟悉而充满自发性的解读手法,依旧是本季的看点。

春夏的东瀛风情

西方人眼中的日本文化多半是风雅又神秘,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东方情怀。日本人沉醉于传统审美情趣,身穿精致和服,热衷春季赏樱喝酒、品茶笑语,或是制作描绘世间风情的“浮世绘”,皆充满了高规格生活审美情怀。

和风美学再现  
2015年春夏季中,人们依旧能品味到日本美学正以傲然之姿点缀于新季的时装盛宴之中。Alexander McQueen在本季推崇的是东瀛黑暗武士,日式提花、和服袖等元素皆恍若幕府时期的武士装扮。沉迷于日本文化的品牌创意总监Sarah Burton这一次表现出了对日本的精致工艺与创新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像是她把日本铠甲进行了拆分,使得成品既有胸甲般的立体廓形上衣,也有以日本和服为原型的黑色外套。

另外,Sarah Burton还选择了16花瓣的菊花样式作为本季的主要印花。她还让模特们梳着干净利落的马尾辫,戴上仿若日本武士的面具和护具,乌黑闪亮的材质与身着的鲜亮服装形成了明快对比。秀场同样以纯正的黑色漆木作为主,在最显眼处摆上了出自英国艺术家Marc Quinn之手的巨型兰花装置,这些也都颇有几分日本艺术漆木盒的风情,似乎只要将其打开就可幻化成精。

和风美学再现
  近年的新秀J.W.Anderson则是把和服腰封和武士甲胄玩得风生水起。在个人同名品牌中,他让模特们戴上了引人注目的黑色皮革宽檐帽,造型像极了幕府末期日本炮兵的头盔。而在米色的连身裙外结实地裹上与帽子材质一致的腰封,也如同和服配件里的“带”(オビOBI)的设计功用。

和风美学再现  
 Marni则是将日本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姿态一并融入进了品牌精神中。 “我们并不单纯地继承品牌文化,而是需要创新。”设计师Consuelo Castiglioni在折中主义的基础上重新铺开了一张画卷:她选用了带有原生态毛边的亚麻作为基本材料,打造出如武士服一样的硬朗廓形,又将形同日本柔道配件“带”的宽腰带简洁地束在腰间,灰、白、黑的色调朴素得有些仙风道骨,却又是充满了禅趣。

和风美学再现 
Carven对东瀛文化的运用手法要更年轻,体现出了日本街头机车暴走族的风格。设计师Guillaume Henry这样解释道:“本季灵感源自速度,通过简约的线条来重返上世纪60年代的风格。你难道不觉得模特拿包的姿态就像捧着机车头盔吗?”如速度主题一般的雷厉风行,Carven女孩本季就像是即将上赛道的赛车手般无懈可击。同时Guillaume Henry还狡猾地玩起了“浮世绘诡计”,先是以江户时期盛行于京都和大阪的明山秀水为主题的名所绘作为印花,装点于连身裙的局部;紧接着他大胆地将画有美女罗衫轻解、在河中嬉戏场景的“あぶな絵”(含蓄情色画)印上了套装;最后大概仍觉不过瘾,干脆将Carven的日语读音“カルヴェン”作为标签大咧咧地置于黑色A字裙的胸前,大有玩就要要玩得尽兴的贪心。

和风美学再现
  就连打着“回到七十年代”的Gucci也未能逃离日本元素的魅力。Frida Giannini从日本的古董丝绸中获得灵感,这些印有拼接着多幅日本浮世绘为印花的丝绸瞬间变成了摩登女郎身上性感的连身裙和衬衫,再仔细看来,还能发现Gucci最为擅长的珠片刺绣与日本和服式样罩衫的完美结合,足够华丽得令人惊叹不已。

东学西渐 还是东施效颦

西方设计师虽然对日本元素运用已有很长时间,但难免还是有狭隘之处。例如频繁出现的和服轮廓和浮世绘印花图案本身就是方便拷贝,但又难以代表整个日本的传统文化。

这样的东学西渐与错误解读由来已久。自19世纪的幕府末期,原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日本因“黑船开国”事件被迫向西方国家开放,自身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的同时,原本的传统文化也因此传到海外。1876年实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首次参与巴黎世博会,它推出的浮士绘艺术、日本花园、茶叶等展品风靡巴黎,进而在欧洲各国产生影响。

和风美学再现
 而最早把这样日式风格纳入现代时装设计中的要属20世纪早期的Paul Poiret。他设计的午茶便装吸收了日本和服的样式,在特制的丝绸面料上饰以精美刺绣,用大而低垂的和服袖替代传统西方的窄筒袖。在1910年他又仿效和服创作了裙口狭窄的“hobble skirt”:裙身呈直线长筒形,膝下收紧,底摆多有开褉,由于裙子下摆太过于紧缚,导致着装者不得不像是日本艺妓一样蹒跚着行走。

而这一点实际上就反映了西方和日本对服饰文化理解上的出入:西方人重视支配,而日本人更享受本色。同理日本的审美根植于本国的千年文化,他们所拥有的是整个身体对美的敏锐感觉,并以此作为生存的基本标准,其中“还原真我”的理念便能从上世纪80年代叱咤巴黎时装周的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中感受得到。

“‘素’,就是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是不添加任何杂念的纯真,将一切依托于更大层面的事物上顺势而为,这就是存在于‘素’背后的审美意识。”黑川雅之在著作《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中阐述了日本人时将“还原真我”的美学并入了“素”的审美意识。以日本传统元素中最为鲜明的和服为例,不管将和服原布料如何进行剪裁,直裁或横裁后都是可以缝制成型,款型皆是标准的直线下垂,所有的端口也是直角,没有任何额外的浪费部分,并且可以同身体绝妙的贴合。

但与之相对应西方服装裁剪有着许多拐弯抹角的曲线,几乎改变了布的形状,需要先将布料剪成雏形进行拼接,在“套入”人体,两者一经对比自然不如前者和谐,前者更符合了“用身体去穿”的时装理念——外部形式不需要对内容进行限制,反过来倒是可以服从内容的需求。而这点却常是西方设计师借鉴日本文化风格时忽略掉了的。

和风美学再现 
浮世绘则是日本的民间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其多门派的画风,以及精细的笔法推进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鲜明的色彩运用也启迪了Vincent van Gogh等人的画风。Christian Dior和他的继承者之一John Galliano是将浮世绘元素发挥得炉火纯青的个中好手,但细看仍有不同。Dior自小深受热爱日本文化的母亲影响,家具摆设更是装修成了日式风格,长期于家中同喜多川歌麿和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之共处,加速了他对印花、刺绣的审美养成,植根于记忆中。所以与“搬抄”为主流的西方趋势不同,Dior的做法更为深入,他重视织物的材质、织法工艺、以及配色,即从素材的鲜活感去探寻,他以日式庭院为灵感,将枝繁叶茂的樱花和飞鸟图案印上个人设计风格的连身裙,并取名“Jardin Japonais”,并在1954秋冬高级定制上推出了三组分别以“东京”、“喜多川歌麿”、“罗生门”命名的作品,材料选自日本国宝级的京都西阵织,但在廓形剪裁仍保有法式优雅风情。

John Galliano本身就是位极端的浪漫主义分子,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含蓄的日本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效应。为Dior供职期间,他先是在1998春夏高级定制里重现了Paul Poiret的“hobble skirt”,又在2007春夏高级定制以Christian Dior 早期为舞蹈家Margot Fonteyn 制作的《蝴蝶夫人》戏服作为雏形,以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折纸造型惊艳全场,连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都被气势磅礴地印于宽大的裙摆之上。John Galliano将骨子里喜好支配、自我个性主张的特性展现得一览无余,颠覆了日本传统的 “隐秘”美学。而两者之间碰撞出的化学反应,反而成为了奢靡华丽舞台的催化剂。
和风美学再现
1998春夏高级定制

和风美学再现
2007春夏高级定制
 
随着极具戏剧张力的时装成为了昨日黄花,近年的女装秀舞台上,武士服、和服、以及浮世绘等这些象征日本文化的元素皆被再次利用,成为了时装周元素上的“常客”。更有甚者仍执着地将《神奈川冲浪里》 这盆“冷饭”反复翻炒。对于此类的急功近利的日式表达,观者除了应接不暇,更有审美疲劳之感。好在西方设计师们开始寻求日本传统根本的表达,如今他们对日本传统服装的材质、工艺的关注度也大幅度的增加,如本季Prada回归传统技术,将奢靡繁复的日本纹样的织锦面料重新塑造出了面料工艺的精致感。

日本室町时代的艺术家世阿弥曾提出过“虚破急”的观点,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在有了创作的源泉基础上,就应该探索一切其他可能性,去找寻未来的延展。置于现在,是可拿来表明目前的西方设计师在探寻和风美学上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刊登于《周末画报》5月9日第19期。以及推荐本期是因为在我的文章后面有篇山本耀司先生的北京采访《山本耀司的战场》,敬请大家关注。也请大家继续多多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