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希望树(微电影)

标签:
剧本微电影 |
分类: 花事 |
http://s16/mw690/001WGfC0gy6QVPVrJzpdf&690
场景一
时:中午
景:辽阔的大山,层层的梯田,马儿在日头下悠闲地吃草
人物:老师,六个孩子
场景二
时:早晨
景:山村里一块较为平整的土地上,紧邻着大树有一排低矮的土屋
人物:老师、爷爷、小明、若干背景演员
老师: 天之涯
孩子们: 天之涯
老师: 地之角
孩子们: 地之角
老师: 知交半零落……
孩子们: 知交半零落
老师: 一壶浊酒
孩子们:一壶浊酒(几个孩子摇头晃脑地卖力跟读)
老师: 尽余欢……
孩子们: 尽余欢……
画外音:我叫刘寅,一名普通的义务支教老师。三年多前,我来到这个地方,感受着山区的原始魅力和孩子们的质朴纯真。
老师:今宵……
他停住了,转头望向门外。那是一位背着麻袋的老人,满脸皱纹,目光友善。刘寅走出教室,发现老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孩子,孩子背着书包,低头不语。
刘寅:大爷你好,有什么事?
老人用少数民族的语言说着什么,不时指指身后的孩子。
画外音:他说,他的儿子刚刚去世,这是他的孙子李江华(这时,从木板钉起来的窗户中间,探出了教室里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他们正好奇地打量着外面发生的事),因为缴不起学费不愿意来上课,他存的钱不够,不知能不能加上土豆来抵上学费(说着,老人从怀里拿出纸包,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老人仅有的一点钱。他的孙子李江华低头紧抿着双唇,眉头微锁。)
画外音:后来这个孩子,我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画面转到平房外,老师把爷爷带来的一袋土豆拿进了教室,爷爷向他投注感激的目光)。
场景三
时:中午
景:(内)简陋的厨房
人物:老师,李江华,其他孩子们
孩子们一勺白米饭一勺长势不太好的土豆,打好饭菜之后便坐在土堆上吃起来,老师则倚着那棵大树独自吃饭。正在大家都埋头吃饭时,李江华抬起头来,注意到老师只在津津有味地吃白米饭,没有土豆,他又皱起了眉头。他来到老师身边,把碗里刚才还没吃的最后一块土豆放到老师碗里,甜甜地笑了。老师先是一愣,接着也对他一笑,把他刚放进来的土豆吃了。其他孩子们看见了,纷纷朝老师走过来,把各自碗里的土豆分一块给老师,不一会儿,老师碗里便堆满了黑乎乎的的熟土豆,他黑黑的脸上印出了会心的笑。
背景大提琴音乐《送别》起。
画外音:或许我再也尝不到那天土豆的味道,孩子们就像天使一样,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如此贫瘠的土地(镜头切,山坳中太阳探出了久违的光线,是早晨了)。我想(镜头转入室内,孩子们在一排的床铺上熟睡),我是不是能努力地让孩子们(镜头切到老师卧室,玻璃窗边是报纸裱糊的墙壁,他在清晨的光线中穿戴整齐,从窗前书桌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个本子)每个月吃上一次土豆以外的东西(镜头切到本子上,清秀的字迹写着:9月5日,CD,50元/唱歌,90元;11月2日,酒吧唱歌,60元。他把仅有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指着本子上的一条条记录看了一遍又一遍)。唱歌卖CD,是除了上课以外我能为孩子们所做的。我不知道这样是在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满足我内心的不平。
场景四
时:夜晚
景:崎岖的山路
人物:老师,孩子们
画外音:通常到夜里才能回到学校。
背景音乐起,是刘寅唱的《希望树》: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给我一段烛光温暖这寒冷
给我一点勇敢穿过这黑暗
给我一丝坚强走完这条路
给我一点梦想挣脱这现实
一片落叶滑落 会惊扰了整个夏天
一片雪花落下 预示冬的寒冷
太阳每日东升 照耀大地无限的曙光
只要有梦就能看见希望 只要有梦就能看见希望
只要有梦就能看见....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场景五
时:夜晚
景:老师室内,仅一根蜡烛
人物:老师,李江华
满天繁星下,静谧的村庄已经睡着了。老师屋内还亮着一星烛光,他在专心的书写着什么。这时,他的门被推开了,探出一个小脑袋,原来是李江华,他静静地把一个小小的白包放在桌上,看了老师一眼便退出去了。待他走后,老师打开白包,原来是三颗又大又亮的青枣,老师笑了,拿出一个慢慢地放进口中。
画外音:后来,我才知道,村里人叫这种果子为“希望果”(镜头切为白天,老师为玩闹时的孩子们拍照),它寄托了全村人很多美好的期盼(背景音乐《送别》起,镜头中是伴随着“咔咔”声,定格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情态)。这三年多来,我不断尝试让外面的世界走近这里的孩子(镜头切,老师正在网吧使用QQ发学校里孩子们的照片),也试着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镜头里是孩子们做各种事情时的照片定格)。这三年让我明白,原来大山深处真的播撒着希望树的种子(镜头切到QQ图片下面网友的评论:“好可怜的孩子们啊,请问怎么给他们捐助?”“现在怎么还有这么苦的孩子啊!!!”“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群孩子”……等等)
场景六
时:白天
景:学校门口
人物:老师,志愿者,孩子们
画外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孩子(镜头切换,学校门口停住一辆汽车,上面下来很多志愿者,他们热情地和孩子们拥抱着,新被子和新帽子被不断地分发给孩子们)第二年大山里就盖起了新学校,孩子们也住进了新的宿舍。看到这些小天使们的笑容,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场景七
时:白天
景:老师宿舍
人物:老师,村长
老师:我考虑了很久(他牵挂地看向窗外的孩子们),现在这里面改善得差不多了,可能还有更多向这里这样情况的地方需要老师。
村长:这……怎么给孩子们交代呢?
老师:这个,我来讲。
老师抬起头,发现李江华正站在门口偷听,他怔怔地听完了所有话,直到发现老师正看着自己,才匆忙跑开。老师看着李江华离开的背景,默默地低下了头。
场景八
时:白天
景:村口
人物:老师,村长,孩子们
镜头缓缓扫过春天的山花,接着是辽阔山谷里绿茵茵的树木和阡陌纵横的梯田。特写定格在一个孩子的脸上,他满面泪痕,低头不语。接着镜头扫过其他孩子脸上,皲裂的小脸因眼泪的流淌愈发红了,泪珠一滴滴滚下,而头,却低得更深了。老师俯下身安慰他们每一个人,却也对离别无可奈何。背景音乐起,舒缓的大提琴《送别》。
村长:孩子们,行了。老师再见!
孩子们此起彼伏地呼唤:老师不要走!
画外音:孩子们的眼泪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我甚至不敢多看一眼这些陪伴了我三年的孩子们(镜头闪过每一个面庞上挂满泪珠,真挚的眼神里尽是不舍的孩子,珍惜,挽留,痛心……老师上拖拉机时抹了眼泪,深深地回望这群小天使,渐渐地,拖拉机驶出了村口。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将手举过头顶,对着老师敬少先队礼,村长也对老师带着感激的心情目送他离去)。再见了,我的山村!再见了,孩子们!
背景音乐响起,《希望树》:
给我一段烛光温暖这寒冷
给我一点勇敢穿过这黑暗
一片雪花落下
预示冬的寒冷
太阳每日东升
照耀大地无限的曙光
只要有梦就能看见希望
只要有梦就能看见希望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