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夏至未至
夏至未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93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环境

(2022-08-06 18:48:19)
有了孩子以后特别的小心翼翼,所以看了很多教育电影,回顾了一下印度电影《起跑线》。

《起跑线》是这样一部电影,聚焦于印度贫富差距和教育体制不完善的大背景下,从一个服装店老板一家身上着手,反应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从而发出呐喊。虽然电影的结局不够完美,却让我这个一线教书匠看过后深有感触。

米图的口头禅

“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这是剧中女主人公米图重复了很多次的一句台词,也让我记忆犹新,虽然现实也许并不会像米图所担心的那样发展,但是不得不说,这是所有家长的担忧,从孩子还没出生开始就会有这样的担忧,正如中国的老话“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别说父母有这样的担忧,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担忧,就拿比较近的一个事例来说吧,这次春季是活动,学习安排高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一个集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担忧也许跟米图一样,也有点过分焦躁了。

其实,我们班那天的团队合作情况我觉得不是特别的好,当有教练带着玩“教练说”这个游戏时,还可以,但是当教练宣布自己练习“我们是,一家人”时,很多同学就开始掉链子,不肯下蹲,蹲了不肯马上起立,一开始的样子很是散漫,当我看到很多别的班级的小朋友都玩得很好时,我就很担心我们班,看着他们不听班长指挥就更担心,就过去提醒了一下他们,但是这样的“提醒”就带点警告意味了,但是后来在比赛过程中还可以,比赛时有同学做错,很多同学就出现了指责声,但是正如教练所说:“既然都是一家人,你又何必去指责他呢”,而且指责也是没有用的,听教练说这话我觉得有道理,随后我想到:这是学生的活动,我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所以后来的项目我就没再去干预,看着他们乱而无为,看着他们中有些人烦躁抱怨,看着他们一点一点知道时间紧迫,开始为了比赛努力,看着他们失败,看着他们成功,看着他们散漫,看着他们慢慢团结。

我想在带班的道路上的我也如米图一样总是对学生有诸多的担忧,有诸多的干预,但是最终的最终,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将成长还给孩子,不管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班级,特点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担忧,可以在孩子的道路上给予指点,但是更应该给他们一点时间,该放手时让他们自己去努力,相信他们会失败,未来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必定会成功,谁能说成长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呢!

普拉卡什痛彻心扉的话

“政客偷窃穷人的粮食,建筑商偷窃穷人的土地,富人偷窃穷人孩子上学的权利。”

其实,在看电影时,听普拉卡什说这句话,我真的很心痛,这是印度的社会现象,贫富差距,在中国,虽然没有印度那样严重,但是为了孩子能进好的学校走后门,为了孩子的分班走后门,为了各种奖项走后门,这样的例子,其实在中国学校不能说很多,但是也绝没有杜绝,我想,很多事,不是一个教育工作可以干涉的,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可以决定的,但是,我想,如果社会能够早日重视这样的问题,还学校一片清明,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贫富可以有差距,但是至少教育是相对公平的。(说相对公平,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富人本身比穷人占有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无论是补课、课外兴趣培养还是开阔孩子眼界方面,所以,其实出身的那一刻起跑线就不同了。)

拉吉的感慨

“我都不知道你说的是我女儿”,这是专家读完为皮娅写的介绍信后,拉吉的感慨。这句话真的是讽刺意味十足,这真是让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是确实如此,真实的东西总是很平淡,而虚假的东西才浮夸,然而,很多时候无论是教育界还是社会上的哪个行业,都喜欢外表浮夸的东西,当然我个人觉得,如果又有真才实料,又有美丽的包装,能将浮夸上升为“美来源于实际,而又超越实际”那就更好了,希望每个社会人,特别是每个教育人都能做(到这样。

影片的最后,拉吉放弃了读私立学校,其实这个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或许这样的做法是对的,或许这样的做法是错的,但是未来谁能说得准呢,我们只能做我们此时认为对的事。

关于我们常说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要看大家对“起跑线”的定义了,我觉得,影片中皮娅有拉吉这样的父母,在起跑线上她并有输,也许,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看狼图腾
后一篇:好班好老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