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观”
(2018-01-23 14:17:36)分类: 读书札记 |
摘要:教师行业,是神圣的;教师精神,是崇高的;教师素养,是丰富的。而何谓“教师”?韩愈在其文章《师说》中如是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事实确实如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首要任务,理应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那么在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满足条件呢?本篇论文,将从课堂前、课堂上、课堂后这三个大的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关键词:语文教师
正文:
一、课堂前,要爆发出绚烂的思想之光
1、扎实的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语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必须精通。第一,语文教师应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第二,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第一步就得“知己”,要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语文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当然,还要“知彼”,要了解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第三,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各类知识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学习,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常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广博的文化修养。现在边缘学科越来越多,教师若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总想从知识渊博的老师那里得到更多无比有趣的知识信息,除此之外,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慧,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学记》强调:“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可见,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样才会在实践运用中更换得心应手。
但是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学能力的衬托。
二、课堂中,呈现语与文的魅力
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得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当中“语”与“文”的魅力。
(一)教学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能力。对于这一方面的能力,在我们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路途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这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在大学中,我们的试讲、实习都是对这一部分的实战演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掌握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这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我们一般对口头语言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的语言必须科学、严密、准确、清晰并富于感染力,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给学生充足的练习空间。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无论教师“教”的多么精彩,学生并没有从中“学”到知识,那这节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毕竟,课堂不只是老师一味在那里讲,学生在那里一味的听就行的,还需要有充足的练习。
(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一名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所教学的对象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都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想尽办法让整个课堂动的起来,但也能静的起来。例如包括对学生的鼓励性表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交流。
但是,一节课上完那么就是彻底的结束了吗?我们现在就得马上投入到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将上一节课的表现抛之脑后了吗?
三、课堂后,细赏课堂中的不完美,完善自我
(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师,每天不能只顾埋头搞教学,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这要求我们得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进行分析探索,求得对教育学规律的认识。
既然是一名语文教师,就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备现代教师该有的素质。我们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楷模形象。
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除了具备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的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精神的振作与沮丧,性格的暴躁与恬静,情绪的高涨与低沉,对于教学影响是巨大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温和、友善、富有想象力和热情奔放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艺求境界的执着追求中而直接表现出来。
根据上述一切的统一努力与准备,逐渐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工作作风,凭着一颗职业良心,按着平时严于律己的习惯,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有的那一份教师荣誉!
这就是我对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构想。努力是必须的,拼搏是肯定的,个人风格是可以有的。我只能说:“朝着理想而奋斗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