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去湿的食物
(2011-08-16 08:53:57)
标签:
转载 |
去湿的食物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鹌鹑去湿汤 (2~3人分量)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横月利去湿汤 (2~3人分量)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草龟去湿汤 (3~5人分量)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 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黄瓜去湿汤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1、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去湿食材 花旗参: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 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 术: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 仁: 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 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赤小豆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将赤小豆研为极细粉末,撒患处或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亦颇适宜。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用药法象》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药品化义》中说它: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便溺黄赤。这些都与下肢皮肤湿疹一样,同为湿热为患,故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消热毒,散疮肿。皮肤湿疹患者如感到皮肤瘙痒或发出红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黄,口鼻火热的现象,可能是血热所致,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
黄瓜
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载:解疮癣热毒。《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故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宜常吃黄瓜,生吃、凉拌、烧食皆可。
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实质皆取金针菜凉降之性,湿去热清,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金针菜,能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消积。唐·孟诜说它消风毒。《本草再新》记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前人还有用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这些都说明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热解毒,皮肤湿疹合并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生草药备要》说它去皮肤血热。《本草备要》亦称:治疥癣。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皮肤湿疹患者,用金银花煎水代茶,颇有裨益。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医林纂要》认为: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本草经疏》认为鲫鱼能主诸疮久不瘥。并说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泥鳅
性平,味甘,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不要泻火,因为是脾胃弱,运化不力的缘故
比如苍术,砂仁都是健脾燥湿的,到药店买点回来熬水喝啊
山药薏苡仁粥,山药偏重于健脾,薏苡仁偏终于祛湿,两药合用即可健脾祛湿
参苓白术丸效果较好.。
常见的去湿食物包括冬瓜、薏仁、水芹、扁豆、洋葱、鲫鱼等。推荐三款简单的食疗方:薏仁粥,即用薏仁浸泡煮粥,如果有条件,放上荷叶、陈皮更好,每天食用,清热去湿;冬瓜汤,不要太油腻,可以用高汤调汤,简单放一些海米、紫菜或瘦肉等,可健脾去湿;红小豆鲫鱼汤,把红小豆洗净浸泡,和煎过的鲫鱼一起加清水煲汤,可去湿解疲劳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不要吃太凉的事物,应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并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排出。另外,还应多进食健脾去湿的食物。去湿食物一览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方:
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苋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1.辣椒,每餐可少量食用,一周见效.2,龟苓膏.3,王老吉
2.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薏苡仁(薏米)粥喝,又简单有有效.还可以放点茯苓一起煮./薏苡仁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一般是一个多礼拜就自己煮薏米粥喝,去去体内的湿气.而且薏米就是粮食.吃了不会对身体有害处.是最好的除湿东西了.去超市就能买到薏米.
中药中有很多药都是去湿的,可以适当的吃些中药.最好找大夫开药,不要自己瞎吃.
南瓜 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停于胃。
鲤鱼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土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金针菜(黄花菜) 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症忌食。
冬瓜 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鲫鱼 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
扁豆 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赤小豆 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薏苡仁(薏米)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玉米 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
陈皮 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胃脘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
七大利水去濕食物
*生薏米屬性:性味甘淡,能健脾利水去濕,亦能清利濕熱。
適合人士: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及風濕人士。
食用方法:可用生薏米 1 至 2 兩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
(打碎)5 錢同煮,以加強健脾去濕功效,但切記
經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黑豆屬性:性味甘平,能補腎益陰,健脾去濕。
適合人士:脾虛但身面浮腫,既能健脾,亦有下氣利水之效。
食用方法:可用黑豆 2 兩煲湯或純粹煲水代茶。
*冬瓜屬性:性味甘、淡、涼,能利水消腫,消熱解毒。
適合人士:適用於暑熱煩悶、口乾、水腫、小便不利等人士,是減
肥常用的食品,對腎臟疾病、糖尿病及各種水腫症狀也有
幫助。 食用方法:以連皮冬瓜一斤加具有補脾健胃及利水消腫的鯉魚同煮,
但瘡瘍患者不宜食用;亦可以冬瓜一斤配赤小豆 2 兩及生
薏米 2兩煲湯飲用。
*赤小豆屬性: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適合人士:肥胖性水腫、腳氣、腹脹腹瀉等症人士。
食用方法:治療水腫可用赤小豆 2 兩,桑白皮 5 錢,水煎煮約 20 分
鐘,飲湯食豆;或煲湯時加入赤小豆 2兩同煲。
*黑芝麻屬性:性味甘平,能補肝腎、潤五臟、潤燥滑腸。
適合人士:肝腎不足,頭髮早白,病後體虛等,亦治津液
不足,腸道燥結等症。 食用方法:可作煲湯或煮成芝麻糊,煮時宜少下糖,脾虛泄瀉者不宜
食用。
*山楂屬性:性味甘、酸、溫,能消食他積,活血散瘀。
適合人士:適用於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等症,以及高血脂、血
瘀經閉、痛經、產後瘀血腹痛等症。 食用方法:用山楂 12 粒左右打碎加入少許糖煲水代茶,空腹溫服。
如脾虛或胃酸過多者不宜長期服用。
*粟米屬性:性味甘平,能健脾開胃,利水通淋。
適合人士:適用於水腫及淋症。
食用方法:用粟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粟米鬚 1 兩同煮;亦可配冬瓜
皮、赤小豆等同用,長期服用對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有一
定療效。
*去濕飲食宜忌*1. 寒濕者忌生冷寒涼食物,免傷脾胃,令寒濕內生。
2. 濕熱者忌偏熱及刺激性食物,如煎炸、辛辣食物,芒果、荔枝等都
不宜。 3. 風濕者忌高脂肪或高嘌呤食物,如肥肉、奶油、動物內臟、海產類
等,以免增加體內尿酸繼而影響脾胃呋δ堋 4. 忌吃過甜、鹹或酸的食物,忌多油及宜清淡。
5. 多吃蔬果,最好不要置於冰箱,有助驅除體內濕氣。
6. 做適量邉樱訌姎庋行及減少尿酸沉積,有助紓緩風濕。
7. 由於各人體質有異,如有疑問應請教專業醫師。
.湿热要吃去湿清热的东西,一般用姜是比较好的,另外还有黄瓜,西红柿,鲜橙都不错
2.五花茶
金银花 菊花 葛花 木棉花 鸡旦花
广东祛湿靓汤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清热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鹌鹑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横月利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草龟去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黄瓜去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
1、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去湿食材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减湿妙招 (以下6点能减少湿气)
a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b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
c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
d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e天气好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