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装43个摄像头是“过度保护”

标签:
幼儿园实时监控教育 |
分类: 鹭岛夜话 |
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出于公共安全的需要,在幼儿园内的关键部位适当安装一些摄像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安装的摄像头的部位和数量应适度,没有必要搞“无盲点的全覆盖式”,更无必要搞得像防特务式的,或像监狱般“严防死守”。“连只蚊子也飞不进来了”,这未免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一家只有几个班级的幼儿园,安装了多达43个的监控摄像头,实现全面性立体式的实时监控,到底有没有必要?
园长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管理上的规范”:“对于幼儿园而言,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可以带来安全上的便利,保留的监控录像也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很好的作用。” 言下之意,发生安全问题时可追究老师的责任,安装摄像头主要作用就是监控老师的行为,以此“规范”对老师的管理。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园长:办好幼儿园是否要依靠和调动教师员工的积极性?是尊重和相信、依靠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来搞好教学,还是依靠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对管理更有效?
我国数十年来,无数优秀幼儿园的办园成功实践,无一不彰显优秀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试问以前年代哪一个优秀园是靠摄像头的监控而取得成功的?哪个优秀老师是在摄像头的监控下脱颍而出的?
各地早有一些幼儿园装了监控,在家长、老师中引起的争议较大,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不久前有的地方幼儿园出现虐童事件后,“安装摄像头可防止老师打孩子”的声音愈加响亮了。我认为,发生虐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尤其是师德的下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幼教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才是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治本之策。
正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的:“幼教是个良心职业,不是有个摄像头就能防止的。”事物总是利弊相兼的。如果说,在关键部位安装监控是为了保护孩子,那么不分主次的“无盲点的全覆盖式”安装,则破坏了幼儿成长的自然环境,显然属于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过犹不及,弊多利少。
家长、老师、幼儿园三方的互相理解、尊重与信任,是搞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之,相互间猜疑或防备,必将不利于幼教工作的开展。
况且,虐童的老师只是个例,岂能因为个别害群之马就以偏概全?绝大多数的幼教老师是家长们可以信赖的。如果幼儿园不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下功夫,而只靠在教室内安装视频监控来监督老师,这样做是本末倒置,弊大于利,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后果只能适得其反。
一家小小公办幼儿园,安了43个摄像头实无必要。如果要加强检查、监督,园长可以经常深入各班级走走看看,反正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完全用不着安装这么多的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