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华驾车体会令人汗颜
(2012-05-16 06:32:15)
标签:
武汉老外公德心驾车行为文化 |
分类: 鹭岛夜话 |
一名有20年驾龄的德胜嘉先生坦言,在武汉开车他最害怕的,主要是很多的电动自行车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总在街头闯红灯,还有一些甚至会逆行,他觉得这太可怕了。他的妻子也说,路面上好多电动自行车往往就在小车前面转悠,甚至对着机动车就冲上来,这让她很担心。
已在武汉开了一年车的安德鲁说,他觉得武汉的路其实真的很宽,但武汉的司机真的很急躁,他有时在路上开得慢了一点,或是停下来给行人让道,后面的车子就会很急,会使劲按喇叭催促他赶紧走。而在法国,大部分司机遇到斑马线或者是有人过马路的时候都会习惯地提前减速慢行,但在武汉开车,很多司机看到有人过马路还要冲,甚至突然变道超车,这样开车很危险。
武汉的老外谈驾车的体会,其实是对国内的不文明驾车行为提出委婉而中肯的批评,概而言之,批评的主要内容集中一点:国内无论是电动自行车或是汽车的驾驶员,许多人的安全、守法观念及文明礼让精神都很欠缺,情绪显得很“急躁”。这种情绪上的焦急浮躁与老外们驾车时的淡定礼让,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真是相形见绌啊!
我曾经到过欧洲许多国家和日、韩等国,这些国家的汽车驾驶员对行人大多十分尊重,在大街小巷遇到行人,汽车总是远远地提前减速或停下,微笑着点头示意让行人先过。有人说,这种中外驾车行为上的差距,反映的其实是社会文明的程度,折射人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差距——驾车者的社会公德如何?
著名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随笔《公德》,有句话我记忆犹新:“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一个人上路开车,不单是个人的行为,而且关乎他人的安危,因此必须充分顾及他人的存在——首先是以人为本,密切关注路上行人的安全,然后是顾及路上其他车辆驾驶员的安全。富有这种公德心的人,必然是遵守交规、情绪淡定的驾车者,他们把礼让行人和他人所驾车辆作为驾车的准则,自觉身体力行。而缺乏这种公德心的人,在路上开车必然会目中无人,无视交规、无视他人,遇到行人和车辆毫不礼让,甚至往往加速抢行,非但无理而且无礼,野蛮粗暴。
听老外谈在他们在武汉开车的体会,感到切中时弊。他们谈的虽是武汉的情况,可联系厦门、福州等全国各地的情况,似乎也大同小异。两相比较,国内驾车者和国外许多国家的驾车者相比,在安全意识、守法观念、礼让精神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超速行驶、乱鸣喇叭、与人争道、毫不谦让......这都是许多国内驾车者常见的老毛病了。这些差距归根到底,难道不正是驾车者公德心的缺失与差距所致吗?
武汉有近万名开车的老外,他们不就是国内驾车者学习文明驾车的现成老师吗?各地也都有一些文明驾车的老外,也都是现成的老师,一样可供借鉴。千万别再有"老外驾车在前面礼让行人,国人在后按喇叭催行"的事情发生了!
冯骥才谈到社会公德问题时,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是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ˋ德ˊ,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