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贵能“制怒”
 (2012-03-11 07:08:55)
	
			
					(2012-03-11 07:08:55)		| 标签: 出租车司机发怒害人害己杂谈 | 分类: 鹭岛夜话 | 
                               遇事贵能“制怒”
                   http://s10/middle/6a42b4a8gbae121c30e69&690
                           3月4日北京一路人与司机争吵后被车碾轧身亡    
3月6日23时许,三名来自福建三明等地的乘客 ,在厦门乘坐一辆出租车时,因绕路问题,与出租车司机发生争执并引发斗殴。结果其中唯一的男乘客受伤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嫌疑出租车司机已被警方抓获。(据海峡导报) 看到这一消息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骇人听闻”——在厦门这一全国文明城市竟发生如此野蛮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同时我对三明乘客的不幸死亡感到悲哀,我认为出租车司机与乘客发生斗殴行为是很不应该的。虽然具体的斗殴经过,警方尚未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东道主的厦门出租车司机,当三明客人提出绕路问题的异议时,司机本应该以东道主的身份,心平气和地向客人解释,而不应该与客人发生争执,进而升级为双方斗殴,结果导致悲剧发生。本来,这只是一起有关车资的小争执,何以竟引发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呢?
其实,人世间因小事不忍而把矛盾闹大的现象比比皆是。3月4日,北京一路人与司机争吵后被车碾轧身亡,出事的起始原因,只不过是路人与老婆走在路上,被一辆准备拐弯的银色轿车剐碰,随后他与该车司机发生口角。而银色轿车后的一辆越野车的男司机下车,上前与孙先生夫妻争吵。吵完之后,女司机上车,将车开走。男司机上车之后,则把车对着孙先生开过来,将孙先生撞倒在地。越野车并未停车,而是倒车调整方位,又对着倒地的孙先生撞过来。 这两起事件发生的地点不同,但时间相近,发生的原因也很类似,都是司机与人发生口头争执后,因火气暴发,怒发冲冠,一时冲动,顿失理智,干出粗暴野蛮的行为来。从这两起人命事件中,人们理该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怒火是争执升级的导火线,大怒是矛盾激化的催化剂,暴怒是引发悲剧的助燃剂。
人活世间,每天都要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家庭里的琐事、工厂里的繁事、街邻间的小事、同事或同学间的凡事等等,人们经常都碰到,每天都得妥善处之。常言道:一样米养百样人;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六七。人和人之间,矛盾总是难免的。就是亲人或家里人之间,有时也会吵架。牙齿和舌头有时也会打架嘛!矛盾时常有,解决矛盾的办法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事当前要学会克制,贵于制怒。要不然,小事变大,贻害无穷。人们看到:有的夫妻因琐事而争吵不休、大打出手,酿成悲剧;公共场所,因拥挤碰撞而动怒,双方对打,各不相让,打得出了人命……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易怒者更应勇于改变自己的性格,学会制怒。据说,林则徐年轻时性子急躁,遇事不称心就要发怒。父亲林宾日多次劝告,见效不大。一年,林则徐将赴外地上任,临行前,父亲给他讲了一个因怒而判错了案的故事教育他。林则徐明白父亲讲这故事的心意,当场便遵嘱写了“制怒”两字的横幅。林则徐做了高官以后,他在府衙里总是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制怒”两个大字,以此鞭策自己,警示自己。
“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而善于制怒是有教养有涵养的体现。确实如此,忍耐、退让都是需要度量和胸怀的。要培养更多有教养有涵养懂得制怒的人,必须从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做起。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更多豁达大度、善于制怒的人们。
前一篇:“母鸡来例假”侮辱了谁?
										后一篇:幼童坠亡频发  疾呼亡羊补牢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