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被追抛钱抛出的"考题" 
               http://s2/middle/6a42b4a8gba048f2ddeb1&690
                                  镇江失主被盗的的5万元失而复得
   
2月23日上午,福州的冯先生发现店里的近两万现金被盗后,立马呼
救:“抓贼啊!”顷刻,夺门而出的小偷狂撒钱,排尾路上顿时钞票满天飞!
此刻,排尾路上出现了两拨人:一拨是部分路人蜂拥而上去抢被丢在地上的钞票,眼看小偷在跑,失主边呼叫边追,可这些人依旧视而不见,忙着捡地上的钱。另一拨人,他们无视漫天飞舞的钞票,挺身而出帮助追小偷,追了数十米后逮住小偷。最后经冯先生清点,近两万元现金只追回17000多元,其余2000多元的现金均被路人捡走。
   
看了这则新闻,令人想起去年央视曾报道过的类似事件。 
江苏镇江一小贼为了逃脱反扒人员的追捕,整把整把地向身后抛撒百元大钞共5万元;十多个过路的市民见状自发围成一圈,守着这些钱等候失主来领。最终小贼被抓获,失主分文不少地捡回了撒在马路上的5万元钱。
   
这两起偷窃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偷被发现后,都一边逃跑一边扔钱。其扔钱的目的,为制造混乱,借财开路,金蝉脱壳。两起事件最终的结果都是小偷落网,说明邪恶总难逃法网。两起偷窃事件的不同之处是:江苏镇江的5万元完璧归赵,而发生在福州的事件中2000多元被路人“拾”走。
   
日常的生活时常在考验人们。小偷被追时向路上抛钱,其实等于给路人抛出了一道考题:在助人抓小偷和顾己拣金钱两边,你是选择哪一边?这是一个人见义勇为或见利忘义的分水岭,也是助人为乐或自私自利的试金石。
   
在小偷撒钱的时候,有的人置钱于不顾,一心抓小偷,用行动交出完美的答卷;有的人对小偷视而不见,对失主的呼喊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一心忙拣钱,用行动答出不及格的答卷。显然,在一部分人眼里,金钱比正义重要,金钱比道德实惠,一句话:见钱眼开,利重于义!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而今,福州的一些人把小偷沿路抛撒的2000多元钱拾到自己的腰包里,这是什么行为呢?不错,小偷先是偷了近两万元,他全都抛在路上,如果一部分人没有乘机捡钱,失主将不会损失2000多元。这些人虽然是在路上“拾”钱,但这钱并不是他人遗失的钱,而是小偷故意抛的赃款,而且有失主呼喊在先,拾钱的人对此不会不明白,他们其实是知道底细的,只是心照不宣、拾金而昧罢了。把赃款拣为己有,这是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
   
即使是在路上拾得他人的遗失物,也不锝占为己有。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说到底,这些人的行为,无异于小偷的偷窃行为,同样是很不光彩的。
   
我以为,现在社会风气还比较浮躁,讲“实惠”而不讲道德的人还为数不少,镇江被小偷偷得后抛撒到路上的5万元分文不少被捡回,并不说明我们社会的文明已到了弊绝风清路不拾遗的程度,只能说失主运气好,凑巧碰到了雷锋们,而福州的这起事件更接近我们社会文明的现实,小偷扔在路上的钱一部分被路人“拾”去了。过路的行人众多,确是鱼龙混杂,良莠难分,其中有些人贪财并不奇怪,但钱毕竟大部分拾回来了,老百姓大多数是善良的。
  
 拾金不昧,自古以来是人们交相称赞的美德,如今更是公民守法的具体体现。在金钱这面镜子面前,确实能清晰地照出每个人道德情操的美与丑。
 
              
(本文被福建新浪推荐于2月29日头条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