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曾荫权港生宝宝杂谈 |
分类: 鹭岛夜话 |
据新华网报道,香港特首曾荫权10月12日在施政报告中表示,对于社会关注内地妇女来港分娩,基本原则是必须让香港居民优先使用医疗服务。因此,在港分娩的非本地妇女人数,须限制在医疗服务所能处理的范围内。
他同时表示,非本地妇女在港所生子女,日后可能选择跨境入学或回港居住,也可能对本港幼儿照顾和教育设施构成压力。然而,面对人口老化,这些港生儿童可能成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新血……为此,必须在相关的公共服务作好规划,对来港定居或就学儿童的数字有更好掌握……
从曾荫权施政报告中,人们看到:港府对内地孕妇赴港产子采取的政策,并非像不久前网络博文所说的:“港府对内地孕妇做了一回始乱终弃寡情负心薄幸郎。”“港生儿童可能成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新血”,这是迄今为止港府对港生儿童的最高评价,爱之不得,何弃之有?
港府对内地孕妇的态度很明确,也是延续了以往的原则:一是限制,把在港分娩的非本地妇女人数限制在医疗服务所能处理的范围内,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香港居民优先使用医疗服务。二是服务,把港生儿童视为可能成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新血,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改善香港人口老化和出生率过低的问题。
既要限制,又要服务,这就是港府对内地孕妇的态度。保持政策的延续性,而不是朝令夕改,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做法。
港府为何不能对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全面禁止?因为于法无据。在既不能完全禁止,又不能一味鼓励,两条路都不能走的情况下,港府采取既限制数量,又作好服务内地孕妇的中间路线,可谓不二的选择。
限制数量回应香港市民的要求,作好服务又满足内地孕妇的需求,除了每年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外,还可以弥补一点香港低迷出生率的负面影响,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港生儿童能否成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新血?从数量上看,香港去年共有8.85万多名婴儿出生,其中内地孕妇所生占4.6万多名,占52%,比例很大。内地孕妇所生孩子中80%父母均非港人,父亲为港人约占15%。
港生儿童父母对子女将来去向的意愿如何?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的“内地女性在香港所生婴儿统计调查”显示,内地女性在香港所生的婴儿,多数会在领取出生证明后返回内地,1岁前不会在港居住;但有88%父亲为香港永久居民及64%父亲为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夫妇表明,日后等子女长大后打算带回香港定居。
有良好的意愿不等于将来的现实。港生儿童能否成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新血”?其实问题还较复杂。因为孩子能否到香港定居,不仅取决于父母现在的意愿,更取决于家庭未来的经济实力、父母对孩子培养的计划、内地未来的教育发展程度,还取决于小孩未来的成长状况、小孩在港的生活配套等问题,未来还存在不少变数。一些人由于经济能力所限,无法承受陪孩子在港读书的高昂成本。
此外,要看到赴港生子者的目的是多种的。有的人是认为香港医疗条件好而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为超生而去的。一位大陆母亲坦言:“我也是在香港私立医院生的宝宝,一直到孩子这么大了,我都是在大陆,压根没有想把宝宝送过去享受香港的福利和教育,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我觉得孩子还是跟着父母成长比较好。当初去香港生宝宝只为了生二胎。”像这种情况的人不少,他们注定不会把孩子带到香港。
但可以预见并断言:每年3万多名在港生产的婴儿中,将来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补充拥有710万人口的东方之珠的新血。有香港学者估计,6年后或会有2万多名适龄儿童涌港上学,学额需求相当于20间小学,呼吁政府做好长远规划。从港府这一如意算盘,人们看到香港商人的精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