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评七旬老人自办的影展
陈明山是我结识多年的老朋友,是一位73岁老人。他出生于1938年,参加过解放军。从部队复员后,曾任二轻局宣传干事,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文章。他还是一位摄影发烧友,30多年来从事业余摄影,拍了2万多张照片。
他长期使用的照相机,是1996年花了2000多元买的上海海鸥DF—300X胶片相机。他说自己用惯了胶片相机,不喜欢数码相机。对胶片机他爱不释手,至今一直使用着。以往那许许多多的照片多是自己冲,自己洗出来的。
陈明山近日假思明区图书馆一楼自费开办个人影展,题为《和谐厦门》。我应邀于8月2日下午偕友人老王参观了这位古稀老人的影展。
展出的200张照片,是从他历年来所拍摄的2万多张照片中精挑细选出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闻摄影,另一部分是艺术摄影。8月2日厦门晚报特地作了报道。
他的新闻摄影照片,能敏锐捕捉、真实记录厦门特区和二轻系统企业蓬勃发展的历史光影。不过,实话实说,第一部分的上百张新闻照片中,从拍摄主题和艺术角度来看多数都很一般,比如经发局系统歌咏比赛的那些照片乏善可陈。
我着重观赏他的艺术摄影,其中水平一般的也较多,但有几幅作品切实不错,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拍出生动感人的好照。我对《苗》、《大喇叭和小喇叭》、《互动》、《老家》等作品尤其欣赏。
请看,《苗》这张街拍照片中的多个小朋友,个个天真活泼,神态各异,构成和谐美丽、充满动感的画面,照片得益于作者的瞬间及时捕捉,侧光恰到好处地照射到小朋友的脸上,映出他们丰富的脸部表情。
《大喇叭和小喇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照片拍摄地是昔日的海防前线大嶝岛对敌广播站,大喇叭早已停止广播,而“小喇叭”是一个游客用嘴巴喊话。以小照片反映出海峡两岸化干戈为玉帛的重大题材。作品得益于作者目光敏锐的捕捉,题目也取得别出心裁。
《互动》拍于厦门凤凰花开时节,充分显示厦门园博苑里一群孩子的童趣。
展览的不足之处是,展品的定位、布置不够规范,有些照片挂得斜斜的。不过,这也许正好显示草根非正规的特点。总体而言,这是一位业余摄影者自办的影展,整体水平有限,但老人精神可佳,理应支持鼓励。
我对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勤奋不已的精神,感到很钦佩。
http://s8/middle/6a42b4a8xa98e56b05e67&690
陈明山摄影作品《苗》(翻拍,下同)
http://s9/middle/6a42b4a8x775b08ca34b8&690
陈明山摄影作品
http://s7/middle/6a42b4a8x775b08d340e6&690
陈明山摄影作品《互动》
http://s12/middle/6a42b4a8xa98e58b9fcab&690
陈明山摄影作品《老家》
http://s3/middle/6a42b4a8x775b08ecaeb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