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性活泼、好奇、模仿性强,在膳食上极易受父母和教师对食物好恶态度的影响,也易受食物色香味形和量的影响及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合理营养要符合幼儿膳食的特点。
1、主食开始以米面为主,食物种类和烹调方法逐渐接近成人
(1)幼儿期的饮食已从婴儿期以乳类为主食物为辅,转变为以食物为主乳类为辅。食物形式由半固体向固体过渡,米面主食的摄入逐渐增加,1岁以上的幼儿,奶类虽然不是主要食物了,但仍然是重要的食物。每日最好饮牛奶500-600毫升,条件较差的可选用豆奶粉或豆浆,以防蛋白质供应不足。
(2)幼儿可以食用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烂饭、瓜、菜均能食用。特别是3岁以后,除了含脂肪、糖过多的食物,以及辣椒、酒、茶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一般食物均可食用。膳食的烹调方法也越来越接近家庭一般饮食。
这一时期幼儿的生长发育虽不如婴儿期迅速,但与年长儿童和成人相比,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加上活泼好动,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仍相对较多,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求量已达成年人的50%左右,其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每日40~50克,脂肪为每日35~40克。但幼儿的胃肠发育仍不完善,咀嚼能力有限,胃容量小,牙齿数目不全,胃肠道蠕动及调节能力、消化酶的活性不如成人,如膳食不当,易发生消化紊乱。鉴于上述情况,幼儿必须摄取营养素比例适当的平衡膳食。
2、对膳食的喜好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1)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幼儿对膳食的喜好则不同。如北方的孩子更钟爱面食,而南方的孩子更喜爱米饭,中部地区的人们喜爱辣味食物,这里的孩子多数也能吃辣食,且较偏爱口味重的食物。
(2)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膳食特点也不一样。有的家庭偏爱动物性食物,孩子也多数会表现为偏食动物性食物;有家庭喜欢吃五谷杂粮,因而孩子也多半会喜爱五谷杂粮。因此在为幼儿提供平衡膳食时还要适当考虑地域环境对幼儿膳食的影响。
(3)孩子的口味是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的,主要是受父母的言行、态度的影响。如果大人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讲这不好吃那没滋味,孩子也会先入为主,不爱吃这些食物了。孩子同小朋友一起吃饭时,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会吃得特别香。
3、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膳食心理特点表现不一
婴儿期主要从母乳和部分乳制品来摄取所需的营养素,而幼儿期主要靠摄取食物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断奶后的幼儿,牙齿正在萌发,咀嚼能力差,肠胃消化力弱。他们自己不会选择和调配食物,全凭成人来安排。
(1)1—3岁小儿。特别喜欢味道鲜美、色彩分明,图形刀法规则、熟、软、温和的食品。凡丝配丝、条配条、丁配丁、块配块等,形状规则、厚薄一致的食物,幼儿大都很喜欢。喜欢吃软一些的食物,而不喜欢干硬、坚韧或太稠的;喜欢温热,不喜欢太热或太凉的;喜欢温和的,一般不接受油炸、油脂过多、过酸过咸和一切有刺激性的食物。象蛋羹、肉丸子、包子、饺子、馅饼、春卷、馒头配火腿肠或果酱一类的食品小儿都比较喜欢,而对木耳、黄花、紫菜、海带和某些海产品比较反感。当孩子拒食某些食物时,不能因为强调营养硬塞硬喂,否则会加强孩子的反感,甚至终生厌恶这种食物。如某家长把孩子吐出来的黄花又给他喂进去,结果孩子反胃,把一餐的饭菜全吐出来,营养未达到,损失更大。
(2)4—6岁的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可吃的食物的范围加大,他们更喜欢形式多样,色香味形均佳的饭菜。能逐步适应于干稀搭配,喜爱花样面点与各种配菜,长久不吃与偶然出现的食品会增添他们的食欲和兴趣,而且这个时期的幼儿知道每天关心自己的饮食。那么在幼儿膳食配制上要千方百计地将孩子平时不爱吃但营养丰富的猪肝、芹菜等制成馅,做成饺子和包子,将不爱吃的豆制品卤成五香豆腐干当早餐或点心吃,可使他们乐于接受,增进营养素的摄入。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吃花样多变的食物。孩子们对食物的“外表”十分注意。花样多变的面食、造型有趣的糕点、搭配美观的菜肴,都很受幼儿欢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