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的文化意义
(2016-01-15 04:16:37)桃树原产于我国,花朵艳丽,果味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训化的树种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来文人墨客赞赏,与之有关的诗词歌赋、民间习俗浩如烟海。
诗经中的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章。
其中“风”包括当时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计160篇。以当时民歌为主。“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均为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为歌颂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诗经》内容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政治等现状。是一部文学、科技、历史著作。其中五篇提到了桃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春天桃花盛开的日子,如花般娇美的女子出嫁了,她不仅会给夫家带来祥和的气息,还能“绿叶成荫子满枝”。成语桃之夭夭出之于此。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意思是她为什么这么漂亮,漂亮的象桃花李花一样。
《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意思是园中种有桃树,果实味道非常好。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送我桃子,我回送你李子,礼尚往来的意思。成语投桃报李来之于此。
成语中的桃: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现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不会表白自己,但因它有花和果实,吸引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自然走成了一条小路。
李代桃僵: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桃李满天下: 形容老师培养或所教的学生很多,到处都有。
诗词中的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歌中的桃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邬大为,魏宝贵词铁源曲蒋大为演唱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桃花朵朵开》阿牛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 ,等着你回来 ,看那桃花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把那花儿采。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儿开。
啊哟啊哟 ,你比花还美妙,叫我忘不了。
啊哟啊哟 ,秋又去春又来,记得我的爱。……
桃的文章:
《桃花源记》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与桃有关的民间习俗:
寿桃:在民间,桃有喜庆的意义。主宰人间寿算的南极仙翁,就是年画中的老寿星,总是右手拿拐杖,左手捧仙桃,所以桃又有避邪去病、益寿延年之说。被认为是"福寿"的象征。
桃树辟邪: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婴儿外出时,家长总会折一根桃树枝条拿在手中,这样小孩子就不会受到惊吓。道士在驱邪鬼神时,用的也是桃木剑。
五果之首:中国传统文化将世界上的物质都用“五”来概括:五行、五脏、五谷、五果、五色、五味、五官、五体、……。其中五果是桃、李、杏、梨、枣,桃是五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