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长达五千字,有兴趣的请慢慢查阅。
自去年六月份离开津京冀地区崇山峻岭间的长城,再从未有过高强度运动。按理来说近一年未涉足高强度运动,不应该强行而上,好在三天前在海拔两千米的大理古城开启了慢跑。高海拔跑步也是首次,气喘吁吁,第一天五公里,第二天肌肉拉伸一天,第三天再跑,状态迅速恢复,并于第四日暨今日,一口气从海拔2100米的苍山脚下登临海拔4092米苍山电视塔的小岑峰,这段路只有7.5公里,也是个人徒步登山以来首破4000级高海拔。
昨天接到同在客栈的江苏驴友柳下邀请登临苍山,又拉上前两日与我慢跑的广西朋友(我们三人同为长住客),都过于兴奋,导致失眠,于昨夜狼人杀至凌晨两时许,躺下睡觉已三时许。
凌晨五时,天还很黑,起床洗漱,穿着速干裤与休闲短袖及运动鞋(原登山鞋已卸甲归于东北老家收藏陈列),而登顶后的下撤,运动鞋让我吃尽了苦头;今天的护具原本是要佩戴徒步专用护膝,可护膝也在东北老家,翻箱竟然发现我带了髌骨带,这可是我环华骑行时第一神器,更是骑行唯一佩戴的护具。此行上、下山仅在休息之际摘下来放松,其它运动时间全程佩戴,并需不时归位,虽有些麻烦,但直到我返回第二天,膝盖毫无不适,经此一役,可完全替代护膝,今后只有髌骨带,再一次强烈推荐;今天阳光明媚,加之大理紫外线很强,暴晒下极易晒伤,第一次携带了50的防晒霜,还真别说,仅涂抹一次,在最暴晒的阶石路上一点事没有,极力推荐;高海拔顶端风速很大,即使艳阳高照,也需一件防风的衣服,我也幸好携带一件冲锋衣,在最后垂直海拔150米冲顶时派上用场,于山顶嘚瑟完毕并下撤冲顶位置时才褪去。
就在如此装备前提下,于五点半由古城出发,漆黑的凌晨冷冷清清,一行三人1小时5公里拔高仅百余米抵达三塔寺西南海拔2100米的苍山山麓,此时日出正渲染天际,甚是漂亮。
苍山又称点苍山,因山色苍翠而得名。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灵鹫山等。苍山雄峙滇西,是横断山脉云岭山系南端的主峰,南北走向。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长约42公里,东西宽25公里。东临洱海,西濒黑惠江,气势雄伟,景观别致。巍峨雄伟的点苍山,向来以云、雪、泉、石著称,它由十九峰组成,最高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终年白雪皑皑,山顶有冰碛湖泊。每两峰间溶雪汇成溪流。苍山共有十八溪,下泻东流,溪溪都注入洱海。溪水清澈,四季长流,形成飞瀑叠泉。
登山入口前需在防火检测站登记,于06:30正式登山,我们三人是今日三个小队的先锋队,另外两个小队分别为三人、四人,在我们小队由至高点下撤时与另外两队相继而遇,今日也仅这十人登顶,其它不详。
此处有土路可盘旋而上,据说只有本地车辆可入(08:00-16:00),而距检查站仅二十米左入山林就是连续高强度攀爬路线,两条路交汇于海拔3200米的公厕,即使车辆也要止于此。
苍山原始森林覆盖率极大,登山路线成熟,穿梭于中,很是舒坦,不过个人登山需两个小时左右的过渡,但此路段为全天三大陡峭之地,多处手脚并用,55分钟才连续向上行进1.7公里抵达海拔2400米第一休息点,此处交汇于一条横穿行进路线上的平坦石路,左入可直抵洗马潭,于此休息10分钟进行补给。
继续向上为全天第二大陡峭推进之地,于08:25分突破3000米海拔,由山麓至此仅两个小时,过渡的两个小时很累,熬过去就好许多,而垂直海拔陡升900米,强度不言而喻。
突破海拔3000米未做停歇,继续向上于09:10分抵达海拔3200米第二休息点(3.85KM),与土路交汇,而车行土路止于公厕附近的阶石路。我们于此大休20分钟,为接下来最苦逼的1.65KM阶石路做准备。
苍山由于山势陡峭,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山麓至山顶存在着不同的气候带。沿途最大感官就是繁茂的原始森林,多种高山竹与高山杜鹃及野花野草盛开,调节了多许疲惫,更有堪比甚至超越东北超大个的松子,令广西队友大叫连连,而松子盛产地就是东北与云南。
沿途还看到多处标牌注有动植物检测或观测点。植物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甸、冷杉等其它我实在分辨不出的植物;动物主要有云豹、小熊猫、野猪、狼、松鼠与巨松鼠等,熊猫只听客栈其它住客看到过,我们今日未能一睹熊风,有点小遗憾。不过我们似听到云豹的呼唤声,就在行进路线前方,抵达时却突然消失,继续前行又在身后响起,无法窥探一眼便离去。松鼠与巨大松鼠,那一定与超大个的松子有关,我个人理解就是松鼠吃多了大个松子就成为了巨大松鼠吧,汗颜;鸟类我只看到一只有红隼,其它鸟类的叫声无法分辨;爬行类据说有竹叶青以及很多种我未曾听过的蛇类,沿途更是不敢大意,尤其是海拔3200米以下那两条超长大沟壑时,真害怕突然掉下来或冲出来,根本无法逃脱。
召集者顺土路回下10分钟于溪流旁补水,而我今天准备了五瓶水,抵达此处仅消耗不到两瓶,我与另外一位在此等候20分钟,权当大休,待其返回,于09:30分开启了我最最不愿涉足的阶石路。
户外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山路、土路、悬崖峭壁任你折磨,一入阶石路难受无比,无路可替,唯入其中,更有甚者骂骂咧咧,对水泥路也是丝毫提不起兴趣。与非户外人看着很好又想走的路,兴奋的方式完全不同,这就是户外人的自虐之一……
首次涉足高海拔地区登山,又是最最不愿涉足的阶石路,走几步就要缓缓,而阶石路到烟雨亭这段路上的森林树木比较矮小,释放的氧气不多,易高反,不可过大地急促运动。我们三人在此同时感觉每推进一步都举步维艰,而召集者最明显,不仅出现了幻觉,且时常恍惚,我多次劝其赶快停止运动来调整,好在其本身体质较好,不断自行调整,一直坚持向上前行;另一位广西同伴,情况稍显糟糕,推进亦缓,其自言已很知足,走到哪算哪,心态好,也一直坚持向上前行;而我也处于呼吸不畅的境地,不过我有个人的节奏与掌握,调节调节再调节,一步步向上而行。
高海拔地区还有一件事现在终于明白,那就是为什么无声时段多,想必也是为节省体力消耗,少言慎行。而我们三个人相互鼓励,不断调整各自状态,一步步继续向上而行。
暴晒下的步履蹒跚,于10:20分到海拔3500米的第一个凉亭进行第三次缓冲;于10:50分到海拔3554米的烟雨亭(第二个凉亭,三面封闭)进行第四次缓冲。80分钟才推进1.65KM,海拔也才上升350米,明显低于此前的推进速率,极其明显的步履蹒跚。
烟雨亭地处三岔交汇,左入7KM可到洗马潭(未证实),右入5KM可登临电视塔小岑峰(经实测距离仅为2KM,这误差也是没谁了,与另一小队数据相同,对路标的5KM不做评述)。当时我们以为还有5KM要垂直爬升530米,平均每公里爬升百米,比之此前每公里爬升三四百米要轻松许多,如果你这么想就太大意了,最后这段实测的两公里,我们走了两小时二十分钟,均速1h/1KM/260米,千万别在此而大意失荆州。
沿途不做任何补给,仅在每次休息点进行补给,所幸三人带的路餐充足,于此休息10分钟(11:00)便继续行进。刚离开烟雨亭便终于摆脱阶石路,不过却进入了碎石路,也是醉醉的……
碎石路到后期逐渐再次进入土路,此路段森林覆盖较好,释放的氧气似乎也让呼吸好些,于12:20分抵达海拔3900米的平缓地带进行第五次缓冲并再次补给(此处有一座苍山冷杉石碑,海拔3500米以上可观高大的冷杉),这期间80分钟才仅仅走了1公里。虽说此路段森林高而密,但毕竟越高海拔登山越呼吸加重,外界因素只能依靠不断调整自身状态来应对,好在我们三人都坚持了过来,状态比之阶石路好很多。
此平缓区域,千万株杜鹃林含苞待放,预估再过十日左右将盛大绽放,我们三人兴奋地相约十日后再来苍山。而下次将挑战新路线,剑指苍山最高峰海拔4122米的马龙峰,只比今日最高小岑峰高30米,而强度势必超越今日许多,令人甚是期待。
由海拔3900米的平缓地带向前1公里即可登临电视塔小岑峰。满怀期待的无限遐想中,于12:35分出发,平缓推进。于12:50分抵达电视塔下方的冲顶区,进行第六次缓冲,每人一根香蕉,做最后的冲顶准备。而过3000级海拔至此,沿途不断可观洱海方向的玉带云,此云只应天上有。当我们已入高海拔时,头顶上的云、身边的云,离我们如此地亲近,仿佛触摸可及(洱海方向才有,此处我也只是无限遐想),非常壮美,且此地海拔早已将玉带云踩在脚下(不对称地平视洱海),置身于这苍山的香树繁花间,如曲径通幽之境,令人心情大悦。
冲顶区完全处于暴晒且毫无遮挡下,但风速很大,冷风吹的不得不将冲锋衣穿上,于13:00分准时冲顶。冲顶时刻全队非常兴奋,而我们已按原七小时登顶计划顺利抵达此处,最后一步,不急不慢,稳妥于13:20分成功海拔4092米的小岑峰,兴奋溢于言表。
苍山电视塔坐落于海拔4092米小岑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山电视差转台,始建于1976年。曾受益面积为滇西七个地州20万平方公里(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占比全国高达48分之一,可以想象曾经多么辉煌。如今,卫星转播电视技术广泛使用,苍山电视台的黄金岁月已成为过去。然而,苍山电视塔又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要登临此地一览众山小。
醉美风景永远都在至高点,而我在最高处必有大嘚瑟,且连续标志性摆拍——疯狂大跳,这也是我在最高处的招牌动作,但要注意千万别跳出高反(很多人纵身一跃就高反,切记),而我曾在骑行西部大环线6个月中涉足长达50余座5000米级垭口必跳的积累,有了自己的节奏,且最多连续三次大跳,就必须要缓冲到起跳前的状态,方可再跳,直到取景满意为止。
正得意忘形之际,手机遭遇高反,原本尚有30%多电量,瞬间全无,就连最高处打点图片还未来得及拍,就自动关机了,又未带充电宝,原路返程也无法未记录,只好以单程数据反过来再翻倍,也是醉醉的。
天气好又暴晒,但最高峰风速很大,三人小队合影留念,嘚瑟嘚瑟,于13:50告别电视塔小岑峰,开始下撤。(顺便一提,苍山电视塔可远观漾濞县)10分钟左右终于遇到第二批三人小队,这个小队是由我们长住客栈的一位外国朋友带领,其中一位队员也是住客,比我们晚四十分钟登山,速率与我们几乎相同;又5分钟遇到第三批四人小队,简单打招呼,便一路开始下撤。
原路下撤至平缓区域,进行最后一次补给,随后直到晚八时拼餐,再未补给。
继续下撤不久,突感后脚跟不适,再下撤良久,实在忍不住,脱鞋才发现,双脚袜子在脚后跟位置已磨开,其中右脚脚后跟已磨破,疼痛不已,下撤速率降了许多。
下撤阶石路所耽误时间最久,据说让队友足足等了我25分钟,但这段路真的无法提速,阶石路实在是没办法。抵达此处告知两位队友我的情况,随后的下撤,两位队友每走一段便等我抵达再下撤,直至最终返回三塔寺。因此,也将原下撤计划三个半小时增加至四个半小时,而两位的不离不弃,让我也不慌不忙地安全出山,感谢两位。
好不容易渡过阶石路,接下来就是两大超长超陡峭的连续下降,两位队友不断惊呼我们到底是咋爬上那么多陡峭之地。攀爬时只知陡而辛苦,但下撤时才发现那么危险,借由树枝或竹子慢慢通过,真是丝毫不敢大意。
18:30分左右终返回山麓登山口,又徒步30分钟碎石路转水泥路并汇入三塔寺国道边,原计划再行三公里返回客栈,我的足底已适应水泥路,唯脚后跟疼痛不已,但一个小时再行三公里返回起始点还是可坚持的。而另一位队友腿脚酸疼,尤其膝盖据说疼痛不已,其未佩戴,强度又大,在所难免,而我膝盖直到第二天无任何反应,这就是髌骨带的强大之处,再一次强烈推荐。为避免返回时全队半残,遂全队坐车返回,留下最后三公里水泥路小小的遗憾。
总结:2017年5月9日05:30分由海拔2000米古城起步,至海拔2100米山麓,1小时速推5公里;山麓顺利登顶小岑峰海拔4092米,径直而上攀爬7.5公里,垂直爬升2000米,累积爬升单程2500米,单程下降414米;安全返回三塔寺国道边已是19:00,全天总用时13小时30分钟,徒步登山首破4000米;除后脚跟磨破,双脚前脚趾疼痛及左脚大脚趾趾盖从根部劈了一点,及轻微中暑外,膝盖与腿部及身体其它状态无任何不良反应,尤其是膝盖,一点疼痛感都没有,完全得益于髌骨带。
饭闭足归,又狼人杀至凌晨一时许,中暑症状居然神奇消失,睡至第二天早六时许,又过全天,恢复疲劳之感,将文字用手机边忆边写,耗时长达7小时之久才完毕,比爬山都累,又于第三日早(今日),穿拖鞋坚持再慢跑3公里。
至此,登临苍山电视塔小岑峰完结。回归户外运动,神清气爽又精神抖擞,永无止境的人生,期待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