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提供范画——-绘画教学中的思考
(2014-11-27 09:25:20)
标签:
育儿 |
《指南》中在艺术领域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一般都是把提供范画作为美术教育常用的手段。那不宜提供范画的美术教学该怎样组织呢?绘画是我们园的课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绘画教学研究,我们的美术教学是怎样开展的呢?
一是:预知教学内容(观察)
就是把要开展的美术活动预先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发现。例如我们要开展”海底世界“的主题绘画活动。先让孩子去寻找(到网上,书上等,可以是家长帮助孩子)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然后开展主题谈话,让孩子分享观察的情况。例如有的孩子会分享自己看到的海中的动植物,美人鱼,等等),这样的观察与分享为孩子开展绘画打下基础。
二是:练习基本元素(积累)
当孩子把观察与分享到的情况再通过用画笔记录下来,每个孩子记录的情况不会是千篇一律的,因为他们观察到的都不一样。让后展示一下孩子记录的结果,最后进行一下记录的评价,这为开展绘画积累经验。
三是:现场辅导(感受)
在真正开展绘画活动时,有的孩子不会把观察到的表现出来,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现场辅导。例如孩子需要表现海底世界中的”美人鱼“,不会画出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关于美人鱼的图片,教师也可以当场作画,让孩子用心去感受,帮助孩子积累经验,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表现。
只有让孩子充分观察、积累元素、用心感受,那在老师不提供范画的情况下,才能帮助孩子们都能大胆把美术表现出来!孩子们的作品就不会千篇一律,每张作品都会充满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