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2013-10-05 13:40:45)
标签:
杂谈任务集体框架年龄段 |
分类: 业务学习 |
9月29日,市教研员针对上学期业务园长设计的教学活动: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走来了》,进行了分析,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对我们全市的业务园长组织了一次学习。
一、存在的问题
- 格式不规范(活动名称:无名称、无学科、无年龄段)。规范的格式(例如: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走来了》
- 内容不全面(无设计思路)
- 目标制定不合理
- 准备于过程不匹配
- 过程设计中目标的分解没体现,各环节重点不突出
二、正确分析教材(三方面)
1、从主题目标出发,理解教学活动内容的编写意图(如:《我的牙齿》,看编写在什么领域。
2、从领域特点出发,分析领域内教学活动内容的内在结构(如:数概念“5”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情感、态度为核心的转化。
3、从儿童的发展水平出发,调配教学活动内容的重难点。
三、制定适切的目标
(1)、问题分析(3个方面)
- 目标定位过于宽泛(目标太大)-----应该详细、具体化、操作性
- 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混淆(不能一会儿老师、一会儿幼儿,要以幼儿角度出发
- 活动目标偏离(目标低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目标与内容不匹配)
(2)、制定依据(4个方面)
- 依据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制定目标
- 依据儿童成长的现实需要制定目标
- 依据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制定目标------(例如:《南南与兰兰》及文学作品的内容来制定
- 依据主题活动的脉络关系来制定
(3)目标陈述的方法------行为主义(4个要素)
- 行为主体(如:幼儿:学会、、、、、能、、、、、、)
- 行为活动(如:唱出、数出、记住、辨别、比较等、、、)
- 行为条件(如:1、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2、根据音乐、、、、、、3、在教师的提示下、、、、4、能根据已有经验和图片的提示,利用、、、、、、)
- 行为标准(如:会跟上音乐的节拍、如:如正确拆装玩具中的电池)
总之要根据三维目标
- 认知目标----理解、熟悉、认识、了解
- 技能目标-----能、在、会用、、
- 情感目标-----能、、对、、、快乐、、、体验、、、乐意、、、、
四、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3方面)
1、创设合理的游戏情景
----存在的问题
- 形式过于花哨
- 成本投入过高
- 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基本的方法
- 生活呈现法(呈现真实的生活)
- 场景布置法
- 角色扮演法
- 音乐渲染法
- 语言描述法
- 问题情景法
2、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具与学具
- 教具(图片类、环境类、生活类、媒体类)
- 学具(各类操作材料)
3、经验准备
五、科学安排活动环节(过程)
导入、基本、结束部分------(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环节)
1、存在问题(4)
- 目的不清
- 递进不足
- 追求形式
- 表述重点不突出
2、设计要求(2点)
- 把握每个环节的作用
- 理清层层深入的脉络
3、设计方法(重视、关注、幼儿)
- 导入环节的设计----唤醒孩子、了解孩子已有经验
(直接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前经验导入法)
- 呈现环节的设计----核心部分(画面呈现法、是哇呈现法、动作呈现法、设疑呈现法)
- 操作环节的设计-----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练同步法、后置探索法、先行组织法)
- 巩固环节的设计-----加深印象、迁移内容(表演法、迁移法、游戏法)
- 结束环节的设计----总结提升(自然结束法、画龙点睛法、后续延伸法)
六、指导策略的运用(提问与回应)
1、存在问题
(言语高控、急于求成、包办代替)
2、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 提在困惑疑难处
- 提在经验链接处
- 提在环节转换处
- 提在思维转折处
3、有效提问的策略
- 用指向性问题帮助幼儿记忆---(指向情节、指向技能、指向角色、情感等)
- 用开放性问题帮助幼儿理解---(理解式提问、争议式提问、迁移式提问、联想式提问)
- 用递进式问题提示幼儿的思维能力(追问、转问、反问)
4、有效回应的材料
---存在的问题(简单、重复、回避、忽略、笼统)
----策略(行为优先法、情感传递法、经验提深发
注意点:在活动设计时
- 框架(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 强调(过程中的环节---每个环节用概况性的语言说明任务,写出具体的指导语、组织语、及启发式提问,写出过程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