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活动-----业务学习
(2013-03-07 19:09:52)
标签:
杂谈步骤业务经验结构 |
分类: 学习笔记 |
一、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技能,是增进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它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给幼儿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人格和个性,更为幼儿终生健康打下基础。它以身体动作(如队形队列动作,基本动作、体操动作)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基本活动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健康、和谐得发展。
二、体育活动的类型
幼儿园体育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游戏、早操活动、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室内体育活动、幼儿运动会、远足、等
1、集体体育活动,即每周1-2次,以单元体育活动为基本框架的教学活动。
2、体智能活动,即综合开展体智能、律动、感觉综合活动
3、室内体育活动,即以钻爬、平衡、跳深等器材简便,运动量不大的活动为主,作为户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
四、体育游戏(六种性质的游戏形式)
1、模仿性游戏。
让幼儿通过模仿各种动作,达到发展其基本动作技能的目的。如小班体育游戏“小白兔”。这种体育游戏常伴随儿歌、音乐、较多运用于小班。
2、有主题情景的游戏
这种游戏的特点是有主题内容、有角色、有开始、发展、结束的游戏情节。各班都能进行。如大班的“老鹰抓小鸡”小班的“老猫睡觉醒不了”中班“蝴蝶与小雨”
3、竞赛性游戏。
这是以互相比赛,分出胜负为目的的一种体育游戏,一般分队进行。如:插红旗、小马过河等,由于竞赛性游戏强调结果的胜负,而小班幼儿年龄太小还没有竞争意识,他们更关注游戏动作和过程本身,所以一般不在小班进行。中大班可以运用。
4、躲闪性游戏。
这种游戏对训练幼儿动作灵敏性作用很大,参加游戏的幼儿为了保持优胜而不被淘汰,就必须灵活的躲闪。由于这类游戏的幼儿对动作技能要求比较高,躲闪时不仅要迅速跑步、转身、设法避开,还要注意不碰撞其他同伴,因此,适合中大班开展。
5、球类游戏
指滚球、拍球、抛接球、击木球、投篮、踢足球、打乒乓球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由易到难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球类游戏。
6、民间体育游戏
指民间世代相传的一些小型体育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跳绳、夹包、翻饼。
五、体育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
走、跑、跳、爬、钻、等动作能锻炼身体,了解简单体育器械、设备的名称及玩具;具有简单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一些常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及规则
2、能力目标
(能够协调地进行走、跑、跳、爬等各种形式的基本动作;能够完成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游戏、各种手指操、干浴操、并能遵守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主动并学习整理运动器械并将其放回原处。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爱好体育游戏,喜欢听,看体育比赛及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合作,用于克服困难,有集体荣誉感。
各年龄段体育活动的具体发展目标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中关于动作发展这一标准。
六、体育教学活基本结构和内容
1、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
开始部分一般采用慢跑进场,做模仿操等方式,并配以音乐,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情绪都调动起来,起到运动前的热身作用,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基本部分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问题,包括自由探索,学习新授知识、复习游戏,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策略来让幼儿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有效、高效的学习与探索,关注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结束部分包括放松活动和收拾整理器材场地。
七、体育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
1、活动目标(内容)
2、活动对象(适合哪个年龄段)
3、活动目标(参见分类目标)
4、活动准备(已有知识经验,器材、场地)
5、活动重难点
6、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7、活动延伸
8、场地安排
9、运动曲线
八、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1、目标制定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要贪多求大
2、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游戏法、主动探索法、儿歌辅助法等)
3、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关注个别差异。
4、关注活动中运动量和运动密度,做到强弱结合,疏密有致。
九、体育游戏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
1、游戏名称
2、游戏对象(适合哪个年龄段)
3、游戏目标
4、游戏的准备(知识、物质、环境)
5、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6、游戏过程
7、注意事项
十、体育活动的评价
(一)活动的评价的内容
1、对幼儿的评价:包括对其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情况。
2、对活动的评价: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标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是否与幼儿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经验相联系,是幼儿可有效的学习,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与需要,又体现了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是否适应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使他们感到安全、自信、快乐;是否注重学习能力的指导等。
3、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从设计、准备、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工作的技巧和态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富有成效;教育过程的方法与步骤是否有效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