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中全会公报决议“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开始更加积极地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0月29日《人民日报》)
10月29日一则关于可以生二胎的新闻,引爆了全国的热议,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继2013年,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以来,这次的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可以说是一次更大胆、更人性化的政策。这次的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标志着中国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的结束。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基本国策是在1966年的1月28日,这项政策为我国的人口增长减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也因为计划生育的“只生一胎”的政策,使得我国如今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状。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生育率仅为1.6(世界银行数据,中国官方数据为1.18),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即使到2050年也只有1.8。而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想保持稳定,其生育率就至少要达到2.1;201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其中年龄超过60岁者占14.9%,到了2030年预计将达到总人口的25%。中国人口格局严重扭曲,老龄化严重,但是青壮年劳动力却严重不足。因此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关键的历史节点,修复扭曲的人口结构已步入最后“窗口期”,所以此次国家根据国情,“因时变而制宜适”的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不失为明智之举。
不过对于全面开放生二胎这项政策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70后表示:想生,可是身体不允许;80后则表示两人养四老,再养两个孩子,很难承担的了;而90后则是要么还在为第一胎努力着,要么干脆不想生。
其实开放生二胎早在2013年就小范围的实行了,可是结果却不容乐观。虽然这二胎开放政策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是却也是遭遇了尴尬。根据计划生育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全国符合单独二胎条件的有1100万对夫妇,但是却仅70万申请生二孩。这背后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生育成本、以及生育环境的影响。社会学家徐安琪在其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中写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10年前的上海,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到子女上大学再读研,则高达48万元。十年后的今天,抚养成本无疑更高。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中国家庭,生二胎是一个十足的经济考验。”
虽然生二胎对于国家而言,在一定程度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即可以缓解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改善中国的性别比例等等。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二胎就意味着增加了经济负担。对于很多人来说,生二胎不再是过去那样简单的“加一双筷子”,而是要意味着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的增加。同时,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育儿质量和孩子的生活品质。这些都在无形约束着人们生二胎的想法和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国家想要促进全面生二胎政策,就不能仅仅只是颁布一项政策,应该随之将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完善我国的生育政策和享受福利。同时,对于生二胎的家庭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毕竟对于很多家庭而言,生二胎意味着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增加了经济负担。否则生二胎就像是以为网友编的段子的:“如果没有国家的经济补助,生二胎就是苦了孩子,伤了父母,降低了家庭生活质量的自找苦吃。”
因此,这二胎生还是不生,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2015年11月03日载于儒家经济文化网http://www.sccsbbs.com/a/shenghuo/775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