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生执业状况白皮书发布暨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5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白皮书》是将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三次医生执业状况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让大家近距离了解了中国执业医生的生存现状。(5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古有悬壶济世,今有救死扶伤。因此医生从古至今都是被世人赞颂的对象。若是家中出了一位医生那可是被人羡慕的对象,而且中国自古时候起就有子承父业这样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如果几代人都是医生那可谓真是光耀门楣之事,因此过去的医生往往都会是子承父业。但是,随着医生这一职业的发展以及各种医患矛盾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医生不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像自己一样成为医生。
根据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生执业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年,有64.48%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医,仅有15.69%的医生希望子女从医。这不仅仅是说明了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很清楚地显现出中国医生这一职业不再被青睐和推崇。
为何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不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继承自己成为医生?劳动强度大、医患关系紧张、收入偏低等成为卫生部官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面对公众时提及较多的词汇。
“现如今,医生的生存状况每况愈下。我不太愿意让孩子和我一样辛苦。他可以选择更容易拿到高薪的工作。”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曾这样说到。
中国的民众看病时更加相信和倾向于大医院,这在无形中就给医生增添了压力。其次,很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不了解医生工作和现有的医疗水平对医生有着过高的期望值,这也是导致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同时,医生的薪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让子女从事医生这一行业的重要原因。医学是精英教育,在国外,高昂的教育投入换来的是高回报,美国的医生收入是其他职业平均收入的5.5倍;在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公立医院的人均月薪约为1000美元。而在中国,即使升到副高的级别,月工资也就是五六千元,在所有职业中也属于中等偏下。更何况那些资历浅的医生,很多人月平均收入就在2500—3000元左右。劳动价值与付出不成正比,这让很多人选择放弃医生这一行业。
除了上述原因外白皮书认为,医疗暴力也是让越来越多人放弃医生这一行业的原因。医疗暴力包括了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试想一位医生在做完手术后还遭遇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语言暴力甚至是行为暴力时,会有怎样的复杂心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