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寨银行”的背后亟待深思

(2015-01-25 15:04:16)
标签:

山寨银行

分类: 影评
“山寨银行”的背后亟待深思
    南京一假银行装修成国有银行,非法吸储2亿元。一个没有任何金融资质的“合作社”,将内部刻意装潢得和国有银行一模一样,并以高额的贴息款诱惑市民来存款,短短一年多就有近200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亿元。(1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山寨本是中性词,但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嵌入更多的标签表达意义。当下“山寨”是指“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已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较之“主流文化”,“山寨文化”游离于主流外,有“旁门左道”之嫌。对此,有人说“山寨”就是“低俗文化”;也有人认为“山寨”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
    然而事件本身并非剑指“山寨”,而是“山寨”背后的监管乱象。虽然警方已介入此案,但尚有疑点待解。首先,储户的资金,能否足额追回?其二,“山寨银行”非法吸储2亿元,“运营”一年多来竟无人察觉,直至受骗者报案后方才介入?再次,主管部门为何从未发现“挂狗头卖羊肉”的“山寨银行”?如此种种,值得深思。
    其实,之前部门地方已出现“山寨ATM”的案例,对此银监会一位负责人回应道:“这个不是山寨版ATM机,它实际上离我们讲的ATM机差得很远很远。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太可能去上这种当。”言下之意,肉眼凡胎的受害者缺乏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没有辨明真假的基本“常识”,上当纯属自食其果,甚至“周瑜打黄盖”,一个愿存,一个取钱,受骗本就咎由自取。若如此,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同样缺乏“基本常识”,惯于平时养尊处优的权力优势,与其曰“缺乏常识”,不如说是工作上的失职。
    如今“山寨文化”已走出互联网行业,涌现出层出不穷的山寨产品,“山寨银行”便是其一。“山寨银行”的出现,危害的不仅是普通百姓,也让公安、监察、银监等关联部门蒙羞,更让地方政府脸红。面对打着“山寨”旗号的不法人员,相关部门别再拿一句“没有常识”便把责任推回受害者手中,以推卸自己的责任。
    “山寨银行”的出现,再次敲醒我们,如何使那些披着“山寨外衣”的不法“寨主们”原形毕露,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如何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保护消费大众的合法权益,这才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载于荆楚网2015年01月24日东湖评论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501/t316465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