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精神训 经典翻译
姚丰辉/译
衰世凑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故目虽欲之,禁之以度;心虽乐之,节之以礼;趋翔周旋,诎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总其德;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悲人。
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无益情者不以累德,而便性者不以滑和,故纵体大肆意,而度制可以为天下仪。
今夫儒者,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乐,而闭其所乐;是犹决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夫牧民者,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不野心。系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夫颜回、季路、子夏、冉伯牛,孔子之通学也。然颜渊夭死,季路葅于卫,子夏失明,冉伯牛为厉,此皆迫性拂情,而不得其和也。
故子夏见曾子,一臞一肥,曾子问其故,曰:“出见富贵之乐而欲之,入见先王之道又说之。两者心战,故臞;先王之道胜,故肥。”
推此志,非能贪富贵之位,不便侈靡之乐,直宜迫性闭欲,以义自防也。虽情心郁殪,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若夫至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适情而行;余天下而不贪,委万物而不利;处大廓之宇,游无极之野;登太皇,冯太一,玩天地于掌握之中,夫岂为贫富肥臞哉!故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乐,而能禁之。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岂若能使无有盗心哉!
【译文】
一般腐化衰败的世道的学说,都趋炎附势舍本逐末的,不懂去表达探究人的自然天性、复归简朴本性,只是刻意雕琢、掩饰人的自然本性,用造作违背真情与世人交往。所以,他们眼睛本想观看缤纷色彩,却因为有法度禁止而不能;心灵虽然有所喜爱,却因为有礼制约束而不敢。于是人们只能趋附周旋于金钱权势面前,对金钱权势甚至卑躬屈膝。肉凝冻了不敢食、酒澄淀了不敢喝。不但外在的肉身形体受到束缚,而且内在的德性受到捆绑,钳制形像的阴,精神的阳二种物质实体(气)的调和,压抑了人性情感,所以终身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通达自然法则(道)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理顺自己的性情,学习修冶好自己内心技艺(术);调养心境平和,保持情感闲适。他们兴趣于真理(道)探求而忘掉贱,安于知识积累(德)而忘掉贫;他们本性不想得到什么,却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他们内心本不追求快乐,却没有什么快乐得不到;那些对自己本性没有益的事物不拿来积累自己的德性,那些不太适宜自然天性的事物也就不大适合自己内心的平和。所以通达真理(道)的人必须是放松身体、舒张精神意念的,这种求道修身的办法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榜样。
今天的儒家就是不这样探究人们产生欲望的原缘,而只是一味禁止人们的欲望,不探寻人们追求快乐的由来,而只是一味阻止人们的享受快乐。这种做法就像决开了江河的源头,却又用手去阻挡江流一样。管理百姓同养家禽兽一样,不去堵塞苑囿围墙的缺口,就会让其不产生逃走的野心。如果去羁绊这些禽兽的腿脚不让逃跑,这样要想使其修身养性得以长寿,哪能行呢?
所以,尽管颜回、季路、子夏、冉伯牛都是通晓儒家学说的孔子的得意门生,可是颜回早死、子路在卫国被砍成肉酱、子夏丧子悲哭导致失明、冉伯牛得了恶疾,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压抑了本性违逆性情导致损伤了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和谐。因此子夏见曾子,发现他一时瘦一时胖,曾子感到奇怪问子夏什么原因,子夏回答说:“我外出见富贵能带来很多快乐,所以也想富贵快乐;回家后学习先王的儒家王道学说,又喜欢上了这种先王之道。这二者在内心世界经常交锋,所以被折腾得瘦削不堪;最后是先王儒家学说的安贫乐道思想取得胜利,所以又胖了。”
推究一下子夏的话的意思,就可知道子夏并不是不贪图荣华富贵,不喜欢奢侈享受,只是在压制自己的情感、封闭自己的欲望,用儒家的“义”来约束自我。虽然他这样忧闷压抑、使他的本性扭曲畸形,但还是不停强制压抑自己的性情,所以才不能享尽天年。而懂得逻辑法则(道)的至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是根据饭量来进食,度量体形来穿衣,在广阔空间优哉游哉,又根据自己的性情适可而止,即使多余了天下这么大的利益也不贪心,委以天下万物的利益也不贪图多余的利。有包罗宇宙的志向,精神遨游无边无际的空间,胸襟豁达,包藏环宇,凭藉掌握的真理学识(天道),玩天地于手掌之中,哪里还会为贫富而伤神得一会儿瘦一会儿胖!所以儒家学说是不能禁止人的欲念,而只会拘役人的欲念;不能禁止人的快乐的念头,而只会禁止人的快乐。这种让天下人只是因畏惧刑罚才不敢偷盗的做法,哪里比得上使人从根本上不萌生偷盗念头的做法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