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6a351f83gw1ew77xd1zdwj20ci08w0uh.jpg
大多数人,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总有机会体验至少一次恐慌症(panic
disorder)发作的状态,或者是在现实世界中,与几乎致命的危机擦肩而过的极度后怕,或者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所经历的非现实噩梦(比如鬼压床)。
无论何时何地,当大脑认为应该惊吓你一次的时候,它就对交感神经系统施加强大的刺激,于是你就会感知到一系列很不好受的感觉。通常包括,心跳极度加速,甚至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一样,这种感觉本身就很容易激发新的恐慌;在不知不觉间冷汗已经遍布全身,尤其是背上;在非梦魇的情况下,还常伴随身体颤抖,犹如冬日寒风吹过赤裸还带水珠的身体,至于反胃恶心甚至真的呕吐也是有可能。这样的综合感受只要发作过一次,你就很难忘记这样的经历。
那么大脑为何要恐吓我们?是它工作异常,还是这真的代表着发生了一些极度危险的事情,导致大脑竭尽全力拉响了警报?
很显然,恐慌症与应激之间具有明确的关联,恐慌症是否只是过度的应激表现?所有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答案。对多数人来说,极其罕见的发作,对日常生活没有大碍,然而另外一些人则有所不同,他们会由于特定的环境或事件而诱发恐慌症,其中一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社交障碍,或者社交本身就诱发恐慌发作等等。这张列表很长,长到让一些心理精神科医生难以忍受的程度。就像过敏症状一样,几乎每一种食物你都能找到一个过敏者,而每一种情境你都可能遇到恐慌症者。
为何会存在恐慌症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演化生物学家也难以解释,只能泛泛说,对特定事物的恐慌,一些是编码在基因之中的,另外一些则是习得的,而恐慌程度则有一定的多样性,至于什么程度合适,则依赖于自然选择的检验了。没错,天择就是这么运转的,先产生有差异的后代,然后产生了差异化生存和繁衍。
然而,人类的大脑具有非凡的适应性,并且我们已经拥有了破解自然和大脑奥秘的知识。只要善于运用这些知识与大脑进行互动如生物反馈训练等,并在必要时配合药物辅助,即便严重的恐慌症者,也能适应它并最终驯服它。另外,高度文明的社会,本身也提供了差异化生存之道,并非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模式去生活。
【附】
腹式呼吸法,可帮助在恐慌发作时缓解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去激活副交感神经或/和抑制交感神经。其中逆呼吸法据认为更加有效,要求在吸气时收缩腹肌,呼气时放松腹肌并尽可能向外扩,来制造反常的压力差。某些研究提示,在吸气激活交感神经而呼气激活副交感神经,所以建议延长呼气时间,快吸慢呼。这其中情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通过平时的训练,熟练掌握这种呼吸法,将会在恐慌袭来时,有助于你保持某种奇异的镇定。至少,这一招对笔者有效,在数次莫名的梦魇中,支撑到身体恢复控制的时刻,当解脱以后,觉得恐慌也有值得回味的一面,从而迅速平静心情。
后一篇:早泄的科学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