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一回,我佩服刘备的仁义,佩服赵子龙的英勇、忠诚,鄙视曹操虚伪,唾弃刘琮的软弱。
刘备的仁义人人皆知,所以当他“逃难”时,民从大呼道:“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更表现了他的“以民为本”的政策。如果刘备“以已为本”为原则那人们不相信他,那么,人心分离,他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当刘备明知带着百姓,行军很慢的时候,他还是选择带着百姓,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天下,是为了给百姓一个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没有战乱的地方。有大仁义者,刘备也!
我佩服赵子龙,有这么大的责任心。当我不到自己要保护的人——刘备的家人时,就敢到愧疚,之后尽为寻找,当找到甘夫人,就下马泣哭,以表道歉,而且一路上,杀尽了曹操的几名大将,有淳于导、夏候恩、晏明、张合、马延、张觊、焦触、张南、钟绅等人,而且有8个人是他边抱阿斗边打赢的,真是不容易啊!
曹操太虚伪了,刘琮给他开城门,他不感谢,反而至他于死地,他还不如动物呢!太无耻了,仅仅是为了以绝后患,唉,世上还有这样的人,真是形同无有呀!!!那刘琮也真是的,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姓刘,去投刘备多好呀!不去倒好了,被自己帮过的一个人给杀了,不仅杀自己,还连累了老母,真软弱,真懦弱!!!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面内自省也!
读了这一回,有一个地方让我很不明白——刘备为什么把赵云辛辛苦苦救回的小公子阿斗掷于地上,又骂了几句呢?
经过反复思考、阅读,我认为他是在安慰赵云,也就是儿子与大将相比,大将更重要一些。而当时保护刘备妻儿是赵云的任务,当儿子失散,把他找回,也是赵云的正当工作,而安慰赵云,说糜夫人死了阿斗还活着,你把他救回来就很好了,或者说你没有必要去救,只要你活着,比什么都好。但是刘备这样做,会不会让赵云伤心呢?你看,赵云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救出的小主人,刘备竟不屑一顾的掷在地上,这也说明了救他回来多此一举吗?刘备这样太不礼貌了。
不过张翼德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曹操退兵,并少了一员大将,这真是太厉害了,只说了三句话,而大体意思是一样的。试想一声雷,只会把人吓一跳,而张飞说三句话把一个人吓死,这要多大的声音才可以呀!如果舌战群儒时,孔明写稿,让张翼得读,嘿嘿那白面书生,就吓死了十多个了吧!
看的出来曹军很怕孔明,一有特殊情况,就有人说:“又恐是孔明之计”或“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等等,太可笑了。刘备身边的“英才”真多。
姓名:吴杨常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