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其矫诗歌《祈求》赏析

(2010-08-12 19:24:12)
标签:

诗歌赏析

蔡其矫

祈求

当代文学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祈求

蔡其矫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

跌倒有人扶持;

我祈求同情心──

当人悲伤

至少给予安慰

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泉,

每一天涌流不息,

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

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

没有谁要制造模式

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我祈求

总有一天,再没有人

像我作这样的祈求!

 

蔡其矫(1918-2007),福建晋江人。1957年因创作《雾中汉水》等诗收到批判。出版诗集有《祈求》、《福建集》、《双虹》、《蔡其矫抒情诗》等。《祈求》是其代表作。该诗写作于1975年,正是文革后期,当时人们还陷在历史的迷雾里,解放思想的曙光还没有出现,这首诗歌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眼前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呼吁。

全诗共用了7组“我祈求”,用强烈的气势与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的向往。值得注意的是,七组“我祈求”中,第一、二组分占一行,第三组占了两行,第四组占了四行,第五、六、七组占了三行,这样一个一、一、二、四、三、三、三的结构,错落有致,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同时,两组一行与三组三行在诗歌的首位也形成一种整齐美。具体到每一组内部,诗人也注意构成一种节奏感,比如,第一行、第二行,“炎夏有风”与“冬日少雨”,“红”与“紫”之间,第三组“爱情不受讥笑”和“跌倒有人扶持”之间也构成了一种对仗关系,使得本首诗整体呈现出“散落”情致的同时,也在细节上有了“对仗”的美妙。

同时,诗的结尾:“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做这样的祈求”,不仅是对全诗诗意的一种转折,同时一是一种总结,似乎在提醒人们,诗人所祈求的事物都是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事物,诗人所祈求的是一种社会和人生的常态。于是,讽刺效果出来了,既然社会和人生的常态都在祈求之列,可知社会和人生处在如何荒谬的境遇里。

全诗以议论为主,并不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意象见长,这似乎是那个时代诗人们创作的普遍倾向,这使得该诗在理解上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那些喜欢在诗歌中寻求繁乱深奥的意象群的读者在读者首诗歌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诗味较淡。但是,诗贵乎真诚,作者用一颗赤诚的心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这份精神实在正是诗人的精神。同时,本诗的意象诸如“风雨”、“花朵”、“爱情”、“同情”、“泉源”、“歌声”等,在今天看来可能过于简单,但是在那个只有黑白两色的年代里,还是能够给人纯美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归宿。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的“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没有谁要制造模式/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道出了诗歌的某种真意。一般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为三种思潮,分别是现实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思潮,相应地,诗歌也可以大致分为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这首诗歌兼具现实主义诗歌的醇厚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激越,可能缺少现代主义诗歌的那种玄奥与深刻,但是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歌声应该发自个人胸中,没有人应该为诗歌制造模式,规定高低,现代主义诗歌在发生史上虽然处在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后面,但是诗歌都是“我手写我口”,并不存在高下之别,读者在读这首诗歌时候,只要看诗人是否完美的表达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在表达的过程中,是否真诚,倘若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正是一首好诗。

(申艳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