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报 有 感
我16岁开始读报,那是在1951年来上海学徒时。报纸是厂工会订的。第一份报纸是《劳动报》。报纸的内容除了国内外重大新闻,工会活动外,还有丰富多采的副刊如“工人文艺”。
副刊刊载的《不死的王孝和》、《乡下的未婚夫》以及一批工人作者的作品,非常丰富多采。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后来工作单位又络续订阅了《解放日报》、《新闻日报》、《新民晚报》。这些报纸,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和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不久我因积极投稿成了几家报纸的通讯员。还被吸收为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诗歌小组成员。
此后我又自费订阅了上海《青年报》、《萌芽》和《文艺学习》、《文艺月报》杂志,
再后来订了《星星》和《诗刊》。
很可惜,我从创刊号订阅并收藏的这些杂志、书籍,在一次众所周知的运动中统统进了废品回收站!从此,我很少看书读报。有时心血来潮在笔记本上写点小诗自娱。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各领域开始恢复,被禁的一些报刊杂志开始复刊,我又开始订阅了几份报纸。
但岁月不饶人,年届九旬的我目力直线下降,加上王选院士的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我发觉当前的报纸标题越来越大,而正文越来越细。现在有了互联网,只有老年人在看看报纸,年轻人是不大要看它的!他们除了电脑、手机外,连电视也不要看,报纸的内容也千篇一律,内容也是空虚无聊的克里空报喜不报忧,一看标题就知内容,所以有人建议只看标题,不要化力气去看内容了。过去报纸都有“读者来信”,如今消失殆尽,听不到读者的声音,也不知道读者的需求,尽登一些吃喝玩乐的八卦。所以订阅和读报的人越来越少,式微也是必然的趋势!
现在,聪明的老年人也在向互联网迁徙了;报纸的编辑及出版者,你们也应听听老年人的呼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