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灵先生与《爱俪园梦影录》

(2021-01-03 10:46:51)
标签:

杂谈


                  柯灵先生与《爱俪园梦影录》

      柯灵先生是我国文坛大家,中国文坛著名散文作家和电影编剧。他在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上发表《织布的女人》叙事诗起,终身从事文学创作、电影编剧、教学、编辑、出版工作。是旗帜鲜明的左翼文化学人。他主编过《明星半月刊》,抗战期间任《救亡日报》编委:同时任《文汇报〈世纪风〉》主编。站在抗日宣传第一线!曾多次遭日伪当局逮捕。
      他在1943年接编著名的综合性杂志《万象》。是旧中国最受读者欢迎的杂志。
      因爱才,他从堆积如山的退稿废纸篓中,发现一份字迹娟秀的稿件,作者署名李恩绩,名不见经传。加之稿件谈的是甲骨文的内容,是一篇“阳春白雪”佳作,不适合《万象》这类大众性杂志刊用;因而被前任主编投进退稿字纸篓中。柯灵先生仔细翻阅到作者留下的通讯地址是:“哈同花园”。这引起柯灵先生的关注和极大兴趣!他把稿件亲自送去哈同花园。一则是珍惜一部好稿投错了刊物,建议他投《文物》一类刊物,二来是想约他写一点神秘的、有关哈同花园的稿件。柯灵先生有幸进入“大观园”式的哈同花园,戏称自己像刘姥姥。
      他找到了当时在园内任画师的李恩绩。交还了稿件,并约他给《万象》写稿。不久,杂志收到了《爱俪园梦影录》。但因《万象》被国民党当局百般阻挠而停刊,此稿就湮没无闻几十年,作者也从不询问。但柯灵先生没有把它忘记。解放初期因政治气候及极左思潮的因素,这文稿一直像一块石头压在柯老心上。他到处寻觅作者下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柯老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为作者寻觅出版机构。甚至寻找到作者的故乡——绍兴。让人扼腕的是,这时作者已经作古。
      在柯老的不懈努力下,《爱俪园梦影录》由三联书店在1984年5月出版。它成了李恩绩先生留下的唯一遗作,也让广大的读者从中依稀了解“爱俪园”即哈同花园的许多痕迹。虽无法全显“哈同花园”全豹,终可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柯灵先生与《爱俪园梦影录》

      如当年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画坛翘楚徐悲鸿等均在园内设立的学校任教。园里还有丰富的艺术品及古藉善本收藏。证明哈同还是一位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英籍犹太人。
      这与柯老的不懈努力、爱才惜才是分开不了的!      
      提到“哈同花园”我们这辈人还能有些模糊记忆。新中国的同龄人已不太了解它曾经的存在和所有了。不知我们的专家、学者在拆毁“哈同花园”时是否留下些影像资料? 我查考了由名家邵力子、叶恭绰等参与编辑的《上海研究资料》也无“哈同花园”条目及任何记载。史地园林专家似乎对它讳莫如深。  
    “哈同花园”旧址原在上海延安西路、南京西路、同仁路、陕西北路中间,傍静安禅寺。是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门户开放”后的产物。时欧洲英、法籍犹太人哈同、沙逊等冒险家在我国以贩卖烟土毒品大发横财,在租界购地筑路、建房时,按苏州园林构建的大观园式的园林别墅。其奢华精致不输皇家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石画舫……。         1952年,为纪念苏联对中国的帮助,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兴建“中苏友好大厦(纪念馆),一律由苏联专家设计的红场式的建筑模式。高耸的馏金塔上闪耀着巨大的红星,巍然屹立在兰天白云,蔚为壮观!我当年还不到20岁,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去义务劳动。用竹箕扁担挑土,用大锤砸假山、填沟渠,汗水淋漓,觉得很光荣。现在感到有点无知和羞愧。
      感激柯灵先生保存了《爱俪园梦影录》,让后人得以了解它的历史。

                                                              qtcy   202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