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竹盛
叶竹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12
  • 关注人气:6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竹盛:让法治披上温润的外衣

(2012-01-18 21:33:45)
标签:

杂谈

让法治披上温润的外衣

 

叶竹盛

 

内地游客到香港一般免不了要坐地铁。香港地铁成了香港人和内地人发生冲突的高发地带。最近一段名为“火车内骂战香港人大战内地人”的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起因是因为一位内地小女孩在车厢内吃点心面,有乘客提醒“车厢内不能吃东西”。小孩的母亲道歉后,一香港男士说:“有没搞错啊,道歉就可以了!”接下来这位母亲的同行女子和几位香港人也加入了骂战,最后地铁保安介入,将众人带下调查(南方都市报118日报道)。

 

去年同样在香港地铁上,一位内地小孩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因为没有按照港人的习惯,在咳嗽的时候掩住耳鼻,而遭受身旁的香港老伯怒斥。这段视频在网上也颇为流传。

 

香港人经常将类似的纠纷归结为内地人素质不高。而内地人有时候也会觉得困惑,“这么小一件事情,至于吗?”将此类事件上升为“文明的冲突”和素质论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此次骂战,有香港电视台甚至用“强国人”这样的说法替代内地人,暗含讥讽:“经济发达了,素质也不过如此。”

 

当然,这类纠纷在很多内地人的香港经验中并不常出现。而且也不能认为此类纠纷只是特定存在于内地人与香港人之间。香港曾有“巴士大叔”在公车上痛斥同车的香港青年,此视频也流传一时,显然“巴士大叔”事件应当归为香港的“内部矛盾”。

 

香港以法治社会著称,港人在遵守规则方面的确优于内地人。香港地铁不像内地地铁一样,有各种“雷人景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内地人在道德和素质上就低下一些。地铁在内地属于“新兴事物”,不少人“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体验地铁。对于新奇的东西,难免会有不适应感,更不用说立刻就能掌握与之有关的各种细微规则了。

 

规则也属于知识的一部分,对于域外来客,一时半会无法掌握一个地方的规则,不能立刻入乡随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出于知识原因而导致不能依据当地习惯和规则行动,这不能归结为道德上的败坏或是素质的底下,更主要的原因是还没有充分掌握当地有关规则的知识。

 

关于规则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还有所不同。1+1=2,这类知识一旦掌握,就可以立即使用,一般不会犯错。而关于规则的知识则需要适应的过程,从外在知识内化为行动习惯。香港在包括地铁在内的很多方面都比内地发展的要早,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大家都能够习惯性遵守的规则。但在不少内地人看来,这些规则只属于香港“地方性知识”,一时半会还无法适应和遵守。

 

外来人不能立刻掌握这些“地方性知识”,作为本地人,似乎应该更为温润一些,如能帮助外人适应那是最好不过,退而求其次,也应该待之以宽容。香港之所以有今天高度发达的法治水平,是长时间训练和学习的结果,也曾有过混乱和不适。在更多内地人进入香港的时候,这种阶段性的差距偶尔会演变成“骂战”一类的冲突。要减少这类冲突,应当回到华人共同的伦理传统,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将外来人偶尔的“入乡不能随俗”理解为知识上的差距,而不是素质上的缺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