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从新年大餐里看中国饮食文化

标签:
历史情感时尚文化时评 |
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纪录片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依然与我们在荧幕上所看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好吃,甚至看起来更美。这一次,食物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超高清的画质拍摄出食物制作的整个过程,完全想象不到的美食瞬间的形态变化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颠覆了吃货们对美食的想象,看得人垂涎欲滴,同时也让人瞠目结舌。
从温岭石塘,到苏州园林;从重庆酉阳,到福建闽南;从黄土高原,到香港元朗……《舌尖上的新年》剧组为了拍摄最完美的美食电影,踏遍了全国35个地点,寻访了60多种美食,拍摄了一万分钟的素材,最后的成片中呈现出的是24个地点的43中美食。其中大部分都是南方的菜系,作为一个东北人看的分分钟口水都要流下来。以前我总以为自己走南闯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而今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原来新年除了饺子之外,还有如此花样繁多的美食,我也真是太没有见识了。
前几天跟一个南方朋友吃饭,他说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你们东北的菜,问其什么字,他说“糙”。仔细咂摸,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这次看了《舌尖上的新年》更是不得不服,南方的年夜饭以绝对的优势把北方打败了。比如我看到了很多我从未见过的食物,更别说吃了,即使吃到过也从未有如此正宗吧。印象最深刻的是平乐松皮扣,那复杂的做法,适当的火候,从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到我国人民的智慧,用心制作的食物,最后出锅摆盘,口水掉下来。后头再想一下,北方的新年,完全是以饺子为主啊。怪不得《舌尖上的新年》摄制组用了搞笑的手法拍摄东北食物——一大堆人过年嗑榛子,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东北人新年的日常,同时也显示出了东北人的自然淳朴,其实东北还是有很多好吃的,比如做法复杂的锅包肉,对火候很有讲究,色香味俱全,希望如果拍摄《舌尖上的新年2》的话,可以再去我们东北仔细研究一下。
虽然《舌尖上的新年》展示的是各地新年的大餐,然并卵,剧组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不在于让大家欣赏全国各地的美食,而是通过对美食的完整记录,展现出我国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对食物的尊重,以及展现出普通百姓无可比拟的智慧,各个像匠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巧夺天工,让中国美食不仅只有饱腹之用,更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同时这部纪录片也兼顾了地域性,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美食,其中很多食物对地域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在天气寒冷的内蒙,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形成怎样好吃好做的食物。这些全都是中国百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