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伊始,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流传,在这些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斩西瓜,时而身骑哈雷摩托,时而肩扛一桶水……多么搞笑的涂鸦!然而却有很多人在批评这是一种颠覆先贤形象的恶搞。这怎么能说是恶搞呢?怎么会颠覆先贤形象呢?难道涂鸦者对杜甫会怀有恶意?难道当人们看到这些涂鸦开心一笑时,心中杜甫的形象就被颠覆了?这些人这么没幽默感,多没意思!
3月23日山东枣庄滕州警方宣称活捉一只白色“母狼”,但随后有网友称这只“狼”是自家的哈士奇狗。这引来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是狼是狗”这可是件大事马虎不得,不能指狗为狼。后来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滕州市的有关方面又审慎过头了,好几天过去了还没有公布鉴定结果,招来了更多的“拍砖”。这些天这么多的人们在为了一只狗或者是狼而浪费时间和精力给予过多的关注到底有什么意义?就算是指狗为狼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哈士奇是远古时期西伯利亚狼的后代与狼非常相似,警察不具备鉴定狼的专业知识,而且据相关报道滕州方面最先是请了一个大学教授鉴定是狼,而不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在“狼患”的阴影下犯下这种错误可以理解。如果人们不小题大作不吹毛求疵,少一点没必要的严肃多一点宽容和幽默感,“哈士奇是狼”只是会让人们生活中多一点点笑料罢了而其“不良影响”几乎可以被忽略。
不知有多少人会有这样同感?我们这个社会现在给人的感觉是很沉闷的,人们大多都是板着脸孔,生活中总是缺少欢心笑语。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些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和记录片里,却能看到很多人们欢心的笑容,而不是现在的“茄子”。当社会在追求着发展人们在追求着利益的时候,有时是不是也在思考一下发展经济和追求利益到底是为了什么?
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结果必有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与文章,也必多表面上激昂慷慨,内心上老朽霉腐,五分热诚,半世麻木,喜怒无常,多愁善病,神经过敏,歇斯的利,夸大狂,忧郁狂等心理变态。——引自于林语堂的《论幽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