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邓遂夫:重逢佚失的涉红诗稿

(2019-05-28 13:35:32)
标签:

红学

诗词

残稿

分类: 文化漫谈

邓遂夫:重逢佚失的涉红诗稿


上午翻找旧物,偶见一充当资料卷宗用的快递大信封。里面都是些当初不忍随意丢弃的零星“字纸”,却有一张不知是何文稿的末页映入眼帘。该页编码为第25页,看来文章的篇幅还不小。然该页仅存其结束段的数行文字:

忆昔感今,赋得绝句三首,录以结束全文。

         其一

荒村泣血著红楼,语不惊人死不休!

幸有柔情知己在,加批阅稿慰曹侯。

         其二

半部红楼万古传,芹脂往事却如烟。

悲歌燕市留遗韵,拾佚钩沉待苦研。

         其三

幼犊初耕入畏途,茅公巨擘竟搀扶。

但惜恩师归去早,瑶台再问石兄无?

注:茅公,大文豪茅盾,原名沈雁冰。再问石兄句,语出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批语:“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苦芹,泪亦待尽。每欲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199674初稿,8月5日改于北京旅次

邓遂夫:重逢佚失的涉红诗稿
        2001年,邓遂夫和茅盾之子韦韬(中)等,在北京茅盾纪念馆合影

从这一残稿最后的落款时间来看,我当时尚在海南国际影视公司任副总经理期间。当时虽身在商海,亦不忘在出差的旅途中抽空撰写一点与文学或红学有关的文字,多用雷如雨的笔名投寄给报刊发表。但这篇文字显然未及发表,或因投寄后失联而未获回音所致。总之,这是一篇什么样题目的文章,现已毫无印象。文末所题的三首诗,也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然第二首的开头两句,或许当时尚存较深的印象,乃至过了七八年之后的2013-2014年间,我将新撰并几度修订的《曹雪芹赋》正式收进我的一部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近50万字专集《草根红学杂俎》时,该赋的开头一段:“诗云:半部红楼梦,光芒照古今;末流成显学,华夏独斯人。斯何人哉?……”其前两句“半部红楼梦,光芒照古今”,就分明化用了我那残稿佚诗“半部红楼万古传”之句的意象。

邓遂夫:重逢佚失的涉红诗稿
       1987年出版第一部专著《红学论稿》所拍作者照;旁边是第二部专著《草根红学杂俎》

此外,我日前在一个微信群里提及,我曾于90年代末的19977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周策纵教授一同参加97'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时,即兴所作《因故不能应邀出席辽阳红会,口占数绝句致贺(四首)》,被周策纵先生谬赞且非要我抄赠给他的,主要还是后面的两首:

朔方与我总无缘,每遇研红必靠边。

安得佳期圆旧梦,畅游千朵莲花山!

 

一部红楼万古传,芹脂往事却如烟。

拏云少志终难易,漫卷诗书下海南。 

看到了吗?最后一首的开头两句,几乎是照搬了一年前所作那佚诗中的句子——仅因前后之诗在语境上有别,而选择了细述之“半部”与统称之“一部”的不同表达。但我并非有意重复自己;而是在为生计四处奔忙之际,难改对文学与红学的痴迷,于仓促间丢失了这份文稿所产生的“意境重现。但今天造化弄人,竟让我重逢了这份佚稿的末页题诗。所以赶紧作短文略抒感慨,权充备忘录可也。

201952813:16 匆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