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名称,在《诗经》中有多少种?
马,在《诗经》中的称谓有五十多个,而现代汉语只用一个马字而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
《诗经》中的马按颜色分,称呼最多。色纯的分,“骊”(纯黑色的)、“駽”(xuān,青黑色的,铁青马)、“驖”(tie,赤黑)。色杂的,分“駁”(不纯,红白色)、“騧”(gua,身黄体黑)、“駂”(也作鸨,骊白毛杂)、黄(黄而杂红的)、駓(pi,黄白杂的,“桃花马”)、騅(zhui,清白杂的)、騂(xing,赤色的,红黄色的)、駰(yin,非白非黑,灰色,有杂色的)、騜(也作皇,黄白相间的)、騏(青黑成纹象棋道的)、驒(tuo,青黑色而有斑纹像鱼鳞的)、驎(骐驎,色有深浅,斑驳隐鳞,今之连钱骢)。
按部位特色分,驈(yu),身黑而胯下白的,股间白色的黑马;驔(diàn),黄色脊毛的黑马,小腿长白毛的;鱼,两眼旁边毛色白的;騵(yuan),赤毛白腹的;駭,四蹄皆白;馵(zhu),后左脚白色的,。按鬃在马身上的突出色彩,分駱,白马黑鬃;雒(luo),黑马白鬃;駵(liu,骝),红马黑鬃;騢(xia),红白鬃。
按品种性质分。驍(xiao),良马;駒,少壮之马;牡,公马;駉(jiong),肥壮的公马;騋,高七尺;骄,高六尺。
按使用分。騑,两旁挽车的马;驂,一车驾三马。又騑又叫驂。駟,一车驾四马。服,一车四马中的两匹。
《诗经》中马的名称如此之多,说明马在早期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养马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特别是贵族,很讲究养马,所以用毛色来区别马,区分得那么细致显得人们对马的熟悉与认真,同时也说明汉语词汇的丰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光马一样都有这么多词语,可见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世界事物认知的深刻。马的作用是驾车,一般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马车在当时的交通中很重要,也能显出社会地位和排场。《诗经》中没有骑马的纪录,说明那时人们确实还不懂得骑马。现代生活中马已不重要了,马的细小种类一般人已不注意,因此用一个马字足够了,
《诗经·秦风·驷驖》 :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注:
驷:套着四匹马的车
驖:音铁,毛色似铁的好马。
六辔:六条马缰绳。
公:秦国国君。
媚子:宠爱的人。
奉:奉献,国君狩猎,掌管苑囿的官要驱起野兽出来
,让国君射猎。
辰牡:按季节奉献的野物。
左之:从左面射它。
輶车:一种轻便的车。
镳:音由,轻车。
猃,歇骄:良种猎犬。
《驷驖》描写秦国国君出猎,赞美了射猎的勇敢和从容。有张有弛,有点有面,有衬托的侧面车马。有正面的射猎场面,简洁、细密,周详而又曲折。
《诗经·秦风·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镦。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