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盐城》
(清)孔尚任
津头柳色晚垂垂,客宿孤城吏未知。
晓雾漫帆秋波澜,早潮平岸夜船移。
长淮忆散金陵气,沧海真同五垒诗。
一自神功溟漠后,东流水性亦多移。
孔尚任(1648~1718)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清初诗人、戏曲作家。为孔子64代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尊孔大礼。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因讲经、导览都能称旨,康熙破格升他为国子监博士。意外的恩荣遽然激发了他对清统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对"不世之遭逢"受宠若惊,一面准备"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充分反映了这个局限于个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对新统治者的依附态度。
康熙二十四年(1685)初,孔尚任进京为国子监博士。次年七月初即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协助疏浚黄河海口。滞留淮扬四年,时有迁客羁宦、浮沉苦海之感。他亲见河政的险峻反复,官吏的挥霍腐败,人民的痛苦悲号,发而为"呻吟疾痛之声",成诗630余首,编为《湖海集》。这些作品摆脱了早期宫词和应酬、颂圣之作的不良倾向,较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认识。这首诗就是来盐城视察水情时所写。
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开始了10年京官生涯。先复任五年国子监博士。三十四年(1695)秋,升户部主事,奉命在宝泉局监铸钱币。三十九年(1700)三月,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同月即罢官。
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购得唐代宫廷著名乐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与顾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购小忽雷、郑盈盈弹小忽雷,二人终于结成夫妇的遭遇为线索,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沉郁不平,歌颂了郑盈盈不慕富贵,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写了帝王的昏庸、藩镇的跋扈,权臣、宦官的专横与倾轧,反映了唐代元和至开成之间朝政的腐败情况。在史料的取舍上,剧本充分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体的人物(如梁厚本、郑盈盈)关系、情节发展上,又进行着大胆的虚构。这部剧本是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
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并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孔尚任完成了他的传奇戏曲名著《桃花扇》。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歌台演出,"岁无虚日"。它的出现,标志着继汤显祖之后,中国戏曲文学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他与洪升成为清代最享盛名的两位戏曲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