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宗祠】广东篇:佛山市南海县沙头镇 崔氏山南祠

标签:
意见于明朝重点风采同时 |
分类: 说古道今 |
![]() |
|||
名称源于唐朝山南节度使 崔氏大宗祠又叫山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四年(1552年),为建造这座宗祠花费了崔氏后人20年的漫长时间,每当崔氏后人做官或者光宗耀祖后,就会回来扩建宗祠,因此山南祠实际上是经过分3次修建才完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根据沙头文化站一位邓老先生介绍,崔氏大宗祠之所以又称山南祠,是由于崔家先祖崔曾在唐朝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职位。唐朝贞观年间,将疆土行政区域分为十道,“山南”是其中一道。 后来崔氏族人为崔世英建始祖祠,明朝巡按、广东监察御使陈联芳便把它称为“山南世家”赞颂崔氏出过崔这样一个大官,并亲手题下“山南世家”的牌匾,直到现在人们还可以残留下来的崔氏大宗祠的门面上看到这几个字。 山南祠的建造格局,名为“五凤楼”,是古代的一种有固定规格的楼名,邓老先生介绍说,一个家族能够凭借家族的财力物力建造成如此精工巧做的五凤楼是非常难得的。 佛山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邓光民告诉记者,崔氏大宗祠气派非凡,原来纵深达百米,有108个门,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现存的头进山墙也极富特色,它的屋檐有别于一般古代建筑中的庑殿顶、歇山顶或硬山顶,在岭南地区非常罕见,专家们一下子都说不出这样的建筑样式出自何处。 根据记载,五凤楼“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凤翘翼者也”,其巍峨威武的气派,宏伟而精工的建筑,一直是沙头历史文化的最伟大建筑。 千万资金欲重修五凤楼 解放后,山南祠成为沙头一所小学,1976年成为小学和中学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点,60年来山南祠为沙头培养出了近万名学生,为沙头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沙头人来讲,山南祠不仅仅是崔氏宗祠,更是沙头几十年来的重要教育基地。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要建新学校而被拆去,山南祠的雄姿只能留在沙头人的记忆中。 前不久,有关领导和文物专家经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崔氏大宗祠非常有文化价值。他们建议崔氏大宗祠按照原貌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尽可能恢复其原貌,保持古代建筑风格。为全面恢复“山南祠”旧貌,目前沙头已经成立了重建山南祠的第一届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重修山南祠需要庞大的资金,根据初步估计资金将达到几千万元。 “山南祠”将建崔章纪念馆 据悉,重修后的崔氏大宗祠将建成博物馆性质,根据有关人士的设想,它将建成沙头水乡的民俗博物馆,展出沙头30多个姓氏的祖谱,和沙头曾经出过的名人的名人谱以及他们曾经著的书籍,同时将修建沙头的一代武术宗师崔章纪念馆,以纪念崔章父子对武术的巨大贡献。 崔章,又叫高大章,他曾经在洪胜蔡李佛孔德光门下,后来曾追随南海西樵人称盲蛇的谢蛇学习棍法,尽得八卦棍真传,当时,他在国内武术届享有盛名。 后来,他发扬蔡李佛拳术,先后在广州茶居公会属下八间分馆和机器十三科工会等授徒,并曾经在乡间设30间分馆授徒,徒弟遍布南海、顺德、番禺等地,他曾经在十九路军担任国术教官,教授大刀队参加淞沪之战,抗击日军。崔章一生致力于发扬国粹,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倡导蔡李佛拳术竭尽心力,培育下一代,现在门人已经遍布全球。 【小资料】崔氏大宗祠成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山南祠成为南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南海区、沙头镇出资10万多元对山南祠的正门上盖和“山南世家”的牌坊进行了修缮,使其墙壁、木雕、壁画、石雕等重现昔日的风采。 2002年,崔氏大宗祠成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广东省文化厅领导和省文物处专家考察了沙头镇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崔氏大宗祠,并对崔氏大宗祠的进一步修缮提出了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