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东崔《崔氏宗谱》光绪31年(1905年)二修本谱序

阜宁东崔《崔氏宗谱》1993--1996年三修(俊山主修、开维主笔)
上右页:东崔《崔氏宗谱》二修(光绪31年季夏)姜子磻序
上左:东崔《崔氏宗谱》光绪31年季夏姜子磻序 上右:东崔《崔氏宗谱》光绪31年季夏陈云墀序

左页:《崔氏宗谱》光绪31年崔氏16世桂沆续修并序
阜宁东崔《崔氏宗谱》,明朝中叶(即明弘治、正德年间,1500年的前后几十年)立谱;光绪31年(1905年)崔氏16世桂沆续修;1993年三修,俊山主修、开维主笔,至1996年秋完成。现正在进行第四次续修。
东崔《崔氏宗谱》二修(光绪31年季夏)谱序
姜子磻、陈云墀、崔桂沆 撰序
崔一良
校勘、录入、句读并注释
光绪31年(1905年),续修东崔《崔氏宗谱》,请崔氏两位亲戚、当地名流姜子磻(设馆授徒的私塾先生)、陈云墀(五品衔候选训导)分别为之作序。同时,桂沆宗亲主持续谱,并为东崔《崔氏宗谱》撰序。今东崔《崔氏宗谱》二修本已散佚,所幸三篇谱序尚存。
(1)东崔《崔氏宗谱》二修(光绪31年季夏)姜子磻序
崔氏宗谱序
崔一良校勘录入、句读并注释
家之有谱,所以尊祖敬宗焉,一本而睦九族也。谱之所记,于家者顾不重欤。然吾观世之修谱者,俗见未泯,往往攀华胄(贵族后裔)而自薄本宗,或远祖前代之名人,而世系不嫌自乱;或近附当时之贵族,而谱牒可以强联至其本宗之。式微者(泛指衰落者。出自《诗经》。“式”,文言语气助词。微,通“味”。)反因贫贱见遗,鄙弃而若不相识。故郭崇韬(注①)既贵(曾经显贵)而拜汾阳之墓;严分宜(注②)当国而冒其族者,自列孙行,俗情自多鄙,良可笑也。而惟吾戚崔氏独不然。崔氏,吾阜(阜宁县)之望族也。犹忆予当少时,馆于崔氏之中舍,窃见其土沃而俗勤,族中之人,亲睦为怀类,能有无互通,尊卑不紊。每岁时合祭,少长咸集,苹藻(泛指祭品)纷陈,无不秩然。肃然拜跪,如礼古人,尊祖睦族之风,崔氏有焉。 以视世之俗见未泯,攀华胄而自薄本宗者,其人之贤不贤,相去何如也。
崔之族有茂才,字少白者,从余游(游学,读书)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补博士弟子员(汉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等建议.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50人。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铮铮然有声。洪序(疑指陈云墀序)尝以大器期之后,又获交济川、丹亭两君,且结姻好。济川素性忠厚,好为人排忧解纷。丹亭业歧黄(以中医为业。歧黄,歧伯和黄帝,医家奉为始祖。后“歧黄”为中医代称),著手成春,有和缓风范。仆与交最久亦最厚,每于酒阑(酒筵将尽)烛烬时,纵谈天下事,往往奋袖欢呼,不能自已。其后予既解馆(学馆停办),不复与两君相过从,有时庆吊(婚丧喜事)往来,亦未尝不对酒谈诗,欢情如旧也。
济川昆弟与余言辄(就)眷眷(依依不舍貌),以续修族谱为念,盖有志未逮者久矣。今幸工已告竣,夙愿方酬,特以问序。余见其体例,合搜采详,且并无俗人攀附之陋习,《崔氏宗谱》信可以传之无穷,为近世家乘(家谱)之最善者矣。仆既喜诸君子之敦本睦族有古人风,而又以卜(预料,估计)崔氏之后起英姿,必更有以大门庭而光祖德也。爰(yuan,于是)不揣孤陋而为之序。若夫崔之先世,代有儒人名臣如崔佑甫、崔与之,诗人如崔颢、崔曙、崔信明,隐逸如崔州平,莫不炳炳琅琅(光彩照耀貌),昭垂史册,仆故不必缕陈崔氏诸君子之所不欲攀附也。是为序。
光绪三十一年季春月 岁贡生渭卿姜子磻撰
注:
①
郭崇韬(?~926)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李存勖嗣晋王位,得到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后梁龙德二年(922),晋王讨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叛将张文礼,恰逢契丹军来攻,诸将皆惊,提出退军。班师后,被诛。后唐明宗继位后,才下诏归葬故乡,赐还太原旧有家产。
②
严分宜,即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介溪、别号勉庵、分宜等,江西新余分宜县人,明朝重臣。 5岁入私塾,8岁有神童之名,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并入翰林院任侍读,63岁拜相入阁。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经历明代五朝皇帝,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83岁退休回归故里,86岁遭抄家、杀儿、去职,两年而殁。享年87岁。一生中,生、死、钤山隐读共40年时间,是在家乡分宜度过的。著有《钤山堂集》、《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直庐稿》等近200万字的书稿。
(2)
东崔《崔氏宗谱》光绪31年季夏陈云墀序
崔氏宗谱序
崔一良校勘录入、句读并注释
庙湾(今阜城)出西廓门,率射阳湖右岸(南岸)陆而南行,至轧东一带,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过村堡以数十计。其中土最沃、户最多而丁最旺者,则莫如崔氏一族。由计桥南去,迤逦平原六七里无他姓,或数家,或十数家,或数十家除旧里闬(han,乡里)外,分东西南北中十余社(《周礼》:二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原指祭祀土地神场所,后渐演变为地方基层组织),星罗棋布,一望无垠,莫不林木青苍,屋宇整洁,川途交通,蔚然各成村落。其俗勤俭而耻游堕(游荡懒惰)。故安于丰阜(富足),得以聚族而居,无所播迁。行者停车心羡,芳茀(仿佛)入南阳隆中、武陵桃花源之境,以为其中必大有人焉。
丹亭(当地崔氏名医)国学少,嗜时文,屡踬(zhi,绊倒)场屋,因世传医,学而存心济世,远近就诊者,目不暇接。其有功于人,胜于取青紫(即纡青拖紫,高官服饰)多点。予与之交最早而友谊最厚,故得与其伯兄(叔伯兄弟,堂兄)济川上舍相友善,知其义正词严,为桑梓之望。且得以与其从弟(堂弟)养斋诸昆季(即兄弟。长为昆,幼为季。),时相过从(关系密切)。其子侄辈及族中诸子弟从余游者,合兄(称兄道弟)后十七八人。向其支派上下凡五世,其最佳者唯少白(茂才,字少白),明经、聪明而浑厚,年二十二即游庠(就读于府或州县学宫),以其先君子弃世,早累于家政而学业渐驰。今已贡入成均(以贡生进入官办最高学府。《礼记》 郑玄注:“ 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矣。其余有志未逮(及,达到)者,胜孜孜不已。虽子实不及见,而少彰心,独率其子,以应名场。凡有受吾业及未受吾业者,半多俊异之才。当必有继于黉宫(黉门、泮宫,孔庙东西两侧大门。此代指学校),增光于家乘(即家谱)者,如石花初开不识,若何斓漫也。
乙巳春初,因棠儿游庠,与之往谒亲旧及吾崔府诸君,适(刚好)当其有修谱之役,请序于余。余思,汉有崔骃父子,文名并著,而功在五原。唐有崔琳兄弟,勋绩回昭,而望启三戟(堂号)。虽不必攀名门、附华胄(贵族后裔)而支宗遥接未始。非异代回源,且崔氏如此富庶,如此栽培,安知不可由庠序(学校)而科第,而输苑,而台垣(都察院、六科,并称“台垣”,为监官、谏官机构。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哉。予崔氏先世交而后戚谊(亲戚关系),窃为之有厚望焉。
光绪三十一年季夏月
五品衔候选训导山阳嶰澶陈云墀序于渔湾书屋
陈云墀(chi),字嶰(xie)澶(chan),山阳(今淮安)附贡生。世居阜西。五品衔候选训导(虚职,未到任。训导,七品官,辅佐地方知府,负责教育事务)。乡间有抢孀恶习,自孙太初请禁后,日久复炽,云墀邀集各绅,复立山(阳)盐(城)阜(宁)县界保节会,不分畛(zhen)域(地域)一体,严办其风,乃遏。又集赀(资)生息,为抚恤穷嫠(li,寡)之计。漕督陆元鼎通饬各府州县,勒石以昭永远。民国七年志局成立,云墀送访稿甚多。
摘自《阜宁县志》卷首
对联:输苑家声逺,科名世泽长
(3) 《崔氏宗谱》光绪31年崔氏16世 桂沆
续修并序
崔氏宗谱序
崔一良 校勘录入、句读并注释
沆(hang,谱序作者崔沆自称)当童蒙,特读《中庸》第十七章至“父作之,子述之”二句,先君则为讲解。稍长,读《大诰》(周公姬旦所做的战前动员,是当时的实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至“若考作室,既底法,厥(于是)子乃弗肯堂,矧(shen,况且)肯构”(语出《尚书·大诰》。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意即“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此喻子承父业)数语,先君又切为指陈。尔时,尚不知其意之所在也。迨先君寝疾时,呼沆兄弟,告之曰:“余有三事。一曰开荒,以兴族祀;二曰培洼,以益亲莹;三曰修谱,以睦宗族。此三事者,余有志而未逮也,久矣。汝兄弟其继述之,至先君弃世后。”
沆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未当一日,去诸怀。今则荒已开矣,洼已培矣,莹已益矣。惟宗谱未修,深为抱憾。
因邀族叔少白、怀敬、侄德之等采访名氏,计亩捐资,共襄(完成)此举。但念始祖由姑苏迁黄浦(阜宁旧称)肇基(始创基业)于此,已阅十数传矣。其间支分派别,户口殷繁,此徙彼迁,里居散漫。
苏明允(苏洵)作谱序,谓其情见乎亲,亲见乎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不免有相见如路人者。其语诚然。然沆以为犹有未见然者,在《易》。萃卦曰,王假有庙;涣卦亦曰,王假有庙。(“王假有庙”一辞,先见于萃卦辞,后见于涣卦辞)庙者,祖考精神之所凭依,统萃、涣而皆欲其格(法式,标准)之。自天之达于庶人,分虽殊而情则一耳。然则绳绳(接连不断状)孙子,孰非先祖之精神所绵延于无穷者。始而萃,久而不得不涣,如江河。然岷山之旁流,昆仑之余波,虽分溢派出,要不得非发源于一脉,则亦安得。谓亲尽而遂尽,竟与途人无别哉。谱也者,所以联涣者之;情而使者,萃也。当观世人于朋友酬酢,亲戚往来,不惮绸醪(谋划)倍至,乃于一气之所分(一脉家族分支),反听其泯没散漫,而漫然无动于衷,何其忍也。
沆窃心焉非之因,不惮(dang,惧怕)毕虑殚精,溯流穷源,兼旁采谨列于册,垂示来兹。吾知后人观乎此,将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行见敦宗睦族之休(终结、完善),不难见于吾氏矣。此则沆之所愿望也。爰(yuan,于是)于工竣之日,撰数言于篇首,非敢自矜(jin,自夸)其功,亦聊以继先人之志云。
光绪三十一年岁次季夏月上浣日
十六世裔孙桂沆续修族谱谨撰
注释:
“王假有庙”《集韻》《正韻》 假,與“格”同,至也。《易·萃卦》王假有廟。格, 法式,标准。假,又與“嘉”同。美也。《詩·大雅》假樂君子。《中庸》作嘉。《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與遐通。《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
假,音價。休沐也。《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链接1】阜宁名人
孙太初
孙太初,字古斋,附贡生。善诗工书,弟太雍成孝子,子步馫成岁贡,侄步逵成举人,皆其教也。咸同间,兵乱抢孀风甚炽,太初与裴荫森合力请县示,严禁重惩恶习。为灭荫森,为福建按察使。太初一游其幕,为闽长二县东度玉田两乡水道案,太初携一青衣,馆适中古寺,署其门曰:黄浦老书生,寓日夕,招土人,以笔谈月余。凡缮至千纸相势,筑防俾,各无大害。数十年水患积案,一朝顿解。并为演剧开筵订盟,郭好土人,欢声雷动,立德正碑,供长生位焉。叙功保教谕职。
【链接2】深圳客家围堡“新乔世居”祠堂对联:
溯渊源而有本,为箕为裘,犹是春申令绪;
绵世泽于无疆,肯构肯堂,依然叔度家风。
注:
“为箕为裘”,比喻子承家业。战国春申君,任楚国宰相25年。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庆祝演出,开场演唱一曲《告慰春申君》以纪念他。
令绪,功绩。
“肯构肯堂”,比喻子承父业。汉代廉叔度,即廉范,名将廉颇之后人。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喻指有佳政的太守。
【链接3】 《坟院新篁》
卫宗武(宋)
琅玕挺秀径尺盈,森森直上摩苍冥。
封培保护犹重器,岁余二十林方成。
绳绳孙子更杰出,远过鼻祖尤轮囷。
蔚然翠羽渐成葆,稚者碧玉初抽簪。
泥涂甫见露头角,意气已欲生风云。
繁枝会致凤栖止,修干能作龙飞腾。
我来其下避新暑,洒若涧壑涵层冰。
清高直亮异凡种,愿言世与山长青。
绿漪岂但为目玩,於焉观德知修身。
吾宗叡圣所宜法,如圭如璧扬休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