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题
(2014-04-26 21:02:10)分类: 语文基础知识 |
语文趣题
1、
“孟母三迁”这个传说,说的是孟柯的母亲为了孟子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搬家的目的是什么?
A、避免纠纷
2、“厕所里扔石头”的歇后语是(
A、臭名远扬
3、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B、一只鸟 C、一只猴子D、一条龙
4、“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B、范蠡 C、管仲 D、勾践
5、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6、“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住处?(
A、刘备
7、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9、著名作家安徒生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不露声色地回敬说:“你帽子下面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问:安徒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讽刺对方什么?(
A、思想苍白B、长相不好 C、说话粗俗D、 生活奢侈
10、“月饼”的叫法最先出自哪个朝代?(
A、隋
11、
“金陵十二钗”的“钗”是指什么?(
A文物
12、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
A、风烟望五津 B、后遂无问津者C、天津 D、津津有味
13、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解释: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出处: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4、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
A、金庸 B、古龙 C、曲波 D、查良镛
15、“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所写的作家是(
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
16、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B
A道家
17、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小芳》)
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是最高的山坡。(《大中国》)
C、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D、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牵手》)
1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1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解释:王子溺水,小美人鱼救了他也爱上了他。用自己的舌头从女巫那换来了双腿,去见王子,可惜看到的是王子和公主结婚,小美人鱼变成泡沫消失了。
20、《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B )
A、皇帝
21、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22、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2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24、“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2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26、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27、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王昭君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29、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30、“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31、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32、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33、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
3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几种颜色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35、下面是有趣的成语之最,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C、最大的被子-——幕天席地
36、成语填空
欺(人)(自)欺
37、怪体诗如何读?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