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双峰山周末诗会作品小辑

分类: 今古传奇•速读 |
中华文学双峰山周末诗会作品小辑
双峰山小记(组诗)
李汉超
钓鱼
杨如风与向总一起
去大山深处钓鱼
钓起双峰山一条条
活蹦乱跳的
心事
然后剖开,洗净
烹成一盆鲜美的鱼汤
我们每人喝上一碗
竟然惊奇地发现
双峰山的心事取代了
我们的心事
蝉鸣
满眼都是绿叶
满耳都是蝉鸣
还有虫鸣、鸟鸣唱和着
你真不知道那些蝉
在哪里鸣叫
仿佛整座山都在叫
仿佛每一片叶子
都在叫
日出
大地分娩。缓缓地
露出光辉的头来
刚一落地
朝霞就抱着他
来爬双峰山
我们一群人站在山顶
向他招手
等他爬上来
我们也想抱一抱
触摸一下他的笑脸
在双峰山(外一首)
李秀梅
来到这里,这里,在这里
我不是主人
想必是最后一个被吹拂的
在小南风,和黑版画的星象中
万物寂静
我们与夜色若明若暗地交谈,与草木靠近
看不见的溪水,沿着干涸的河滩
缓缓流淌
一尾鱼
它缀在你的发梢你的裙摆
环佩叮当
断崖的风声掠过你,渔网牵挂你
水草垂青你
坐在入秋的圣餐前,分辨黍麦,馄饨
饺子,饱经忧患之爱
我们祈祷
这是另外一个清晨;这样从容自如
在安息日,沿着下山的方向
诗约双峰山
蔡茂
我在微信群里
读到一条相约双峰山的信息
一会你说去,一会又说去不了
这是何方神仙,磨磨叽叽
给人几分失望
最后,又给大家几分惊喜
都说双峰山是避暑胜地
我去过一次,孤单的我
总觉得没什么值得留恋
这一次有诗会,还有你
在微信群,我看到
你从光谷坐上出租车
穿过东湖遂道到翠柳街
诗友们出发了,双峰山也就不远了
你到了双峰山,我还在路上
夜色苍茫,山路弯弯
星星如你明亮的眼睛
指引我们登上山顶
见到你,站在七仙阁山庄前
一袭白裙,难得一群仙女相迎接
几声寒喧,犹如那凉爽的山风
吹走了盛夏的炎热
久违了,诗友们围坐一起
几杯杨梅酒下肚
我晕了,回房刚睡下
见到你忽闪的微信
约好,明天清晨去看日出
一觉醒来,你已在山顶
就这样,我欠你一个约会
好在因为有诗
下一次我们相见不会太远
双峰山二首
肖作前
日出
望不尽的天涯路
这迷途的苦旅
回龙寺去不净我满身浑浊
好汉坡激不起心中热情
苍凉的古寨
还在诉说着曾经的传奇
这不是我来此的目的
万峰沉寂
听老人在月光下讲古
就像小时候坐在竹床
摇着芭蕉扇
听家人讲述七仙女
这是一种皈依
让心安宁
望夫崖下的浓雾
遮挡最美的风景
太阳探出头的那一刻
无数险峰尽落眼底
仙梭(第七位仙女)
就算细嫩的手指结了厚厚的茧
就算飘摇的烛火迷了双眼
就算精明的狐狸嘲笑她无知呆傻
就算敦厚的老槐树也劝她早些安歇
她依然不会停下沉重的木梭
哪怕每投出一次都会带来万分痛楚
她要为他织出天上的彩虹
山涧的溪流
蔽日的大树
余下的,为他编织成梦想
让他在梦想里自由翱翔
情未尽,缘已断
她在半空为他泪眼婆娑
他在地面为她肝肠寸断
于是,她挣脱仙索奋力跃下
将身体化作连绵青山
永远与他相伴
暮雪(外一首)
吴位琼
那些飘在云雾深处的
暮雪。那些鬓发上的
沧桑。那些拥挤在
山水之间的人们
他们搀扶着,去看
生命中最后的花朵
看什么都是浮云
唯有青山绿水
不离不弃。一生钟情
在云遮雾绕的眼中
叠现出最初的美好
仰止
前面是悬崖
后面是深渊
左边一片苍茫
右边苍茫一片
除了自重。我
没什么可以给你的
再给,我就可能化身为
一只隐藏于云雾深处的
狐妖
再给,就只能给你这些
群峰耸立的
山峦
启齿之爱
我那未曾启齿的爱
从唇间流入田野
流入你心里
你遥远的凝眸如隔岸的秋水
在缄默的碧波里沉睡
沉睡的是我的欲望
在梦的迷雾穿行
穿行,触手可及
可及的冉冉升起在万丈霞光中
苏醒
醒来你微笑的脸庞
是那轮蛋红的羞涩的
阳
双峰山二三事
彭叶子
7月30日傍晚,《中华文学》现场改稿会一行人,抵达孝感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青蛙呱呱地唱着欢迎辞,似乎要盖过水边和岸上草丛里的虫鸣。水鸟倒是安静,悄悄地在树枝上游动,只有偶尔的一两次鱼跃,弄出巨响,惊得水鸟嗬嗬地叫着飞向遥远的夜空。
我们的客舍七仙阁度假山庄在半山腰,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碧绿,犹如大海的波涛,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沿树环绕,忽闻牛群哞哞的叫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在宁静的夜色中,相互应答,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孙子。
凌晨4时许,窗外的虫鸣声抑扬顿挫,破窗而入,在房间川流不息,此起彼伏。我趿鞋下楼,下弦月挂在天空,树梢上,隙地上,沥青路上,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周围只是沉寂、清幽,偶尔有一二只萤火虫从眼前飞过,仿佛是月光中掉落的精灵。塘边的马尾松和杉树,兼得遒劲与丰润,疏落有致,其境其意,似一首朦胧诗。
负责打理山庄的向清海先生,四十出头,虎背熊腰,包馄饨比古代女子绣花还娴熟。我每次见到他不是被电话拖着到山下接游客上山,就是被张三李四指挥着干这干那,他笑呵呵地应承着,没有一丝怨言。他打扫庭院,客人说要看日出,他放下手中的扫帚,开车送客人上山观日出;刚返回,星星已经躲得很远了,有游客要到山上采茶,他立马去送。让我想起宋代诗人邵雍所写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向清海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真是“月到天心,风来水面”,只有微细的心才能体会,他似针线缝补着快乐的网,清凉明净,让人倍感温馨。
我漫步来到好汉坡,想起杨如风先生“冲业绩”的故事。中午,杨如风在向总和美丽杨总陪伴下到双峰山溪沟钓鱼。骄阳似火,鱼儿像害羞的少女,不愿打开嘴巴。他心急如焚,翻山越岭。钓到第17条鱼,杨如风笑言:“争取冲一下业绩,钓22条,让每个人吃一条鱼。”在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意念指导下,他如愿以偿。
一个人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的意念,再善良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我想起群山中那些不过百日的生灵,面对烈日曝晒,风雨侵袭,它们一声响似一声,一波强似一波。据说,它们鸣叫有的是吸引雌虫前来共度良宵;有的是在进行互相交流;有的则是邀朋访友。它们这种全身心投入的信念,像黑暗中忽然展现的阳光,瞬间融化我胸中的郁积,照亮我灰暗的旅程。
也许某个人或某件事在不同阶段出现,都会给人某种不同的启示。就像这漫山遍野的虫鸣声,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好好把握生命,好好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活在你心理调适的世界里,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想想也是,让我们感受生命的丰盈,不是对某一目标的忙碌,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与愉悦。
返回客舍的途中,月已退,车已醒,草丛深处的虫子仍不知疲倦地唱着生命的赞歌。22条鱼的故事却在耳边萦绕。旅途中,我们无论是遇到一个人抑或是一件事,记住的永远是那些细小的感动,虽然不大,也许不美。若干年再相会的时候,大家会记起有那么一次相聚,像温暖的光、浅浅的爱,让人念念不忘。
我很高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犹如天籁的虫鸣声。我很高兴,双峰山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我每年都会在心里朝拜!
双峰山野趣
胡雪漫
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去双峰山,源于中华文学杂志社组织的一次文学笔会,非常有幸,也趣味盎然。
七月底的双峰山,比起火辣辣的武汉,自然是凉爽许多。我们一行人乘车来到双峰山景区正门口,从车窗往外望去,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如一条银蛇般盘踞在茂密葱郁的山林之中。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仿佛甘霖玉露一般沁人心脾。我们以为这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经过询问得知,这才只是山底。
于是,我们乘车盘旋而上,迎着微微袭来的山野之风,听着山林里窸窸窣窣的虫鸣声,大片大片的翠绿尽收眼底,心惊胆颤地抓住车内的安全扶手,随着汽车的偶尔颠簸,仿佛坐在时光隧道里,穿过双峰山的半山腰,迎难而上,直达山庄。
山庄的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待一切安顿妥当,便已到晚饭时间。匆忙用完晚餐回到酒店,顿觉困乏,竟一觉睡到了大天亮。室友四点半就已经起床去双峰山的山顶看日出了。窗外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引得我一阵欣喜,我轻轻拨开窗帘,眼前映入两棵硕大的衫树。树干很长很粗,我从窗内无法一眼望到衫树的树顶,只是好奇树干上怎么布满了又黑又细、长约10厘米的“钉子”,难道是这棵衫树已经到了足够年纪,山庄的守林员为了延长它的寿命而为它特意量身定制的“树箍”?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山间守林员辛苦劳作的情景,心中的敬佩之情不免油然而生。但是,待我凑近点细看,却惊恐地发现,这些“树箍”竟然会动?!我擦了擦眼睛,害怕自己是花了眼。没错,这些“树箍”的确在移动,已经从树干的最高位置移动到和我的窗户平齐的位置。我最害怕软体动物,那树干上无数条蠕动的身躯刹那间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我赶紧退避三尺,关紧纱窗,心里默念,万不能让它们从树干上爬到窗户里面来,那将会是我的恶梦。幸好,它们只是软体动物,没有翅膀,还没有达到可以从距离一米远的树干上飞到窗台来的本事。于是,惊恐的心开始慢慢放松下来。当我内心的惧怕开始慢慢缓解,再用另一种心态开始关注它们时,突然发现,这些生活在山林里的虫鱼鸟兽,倒也颇有一些野趣。
它们就像一个家族集体迁徙,陆陆续续地从树干的最高处往下爬。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树干几十米长的距离,但对于它们来说,就是一生中最轰轰烈烈的迁移之旅。它们有的是一前一后探路而行,有的是并排齐肩而行,还有的身体相互叠叉妖娆前行,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的井然有序。然而,那对身体相互叠叉的蠕虫忽然厮杀起来,你咬我,我咬你,互不让步。只见,那条身躯肥大的蠕虫强劲而有力地压住身躯弱小的蠕虫,大有“我是天下第一”的架势。而其他的蠕虫们像看把戏一样,从它们的身边视若无睹地淡然而过,仿佛早已习惯了迁徙路上发生的一切喜悲。世界不会因为它们的厮杀而静止,该看热闹的继续看热闹,该赶路的依然埋头赶路。它们最终的终点是哪里我无从得知,但在我眼里,我看见了万物生存的法则,弱肉强食的定律,不管在哪里,存在即合理。
双峰山的野趣,倒不止我这无意中发现的这“一出好戏”。万物皆有生命,身而为人,要想自得其乐,自不用与小虫小鸟相媲。来到双峰山,你可以和开屏的孔雀近距离亲密接触,摸一摸那以前都触不可及的孔雀蛋;也可以带上钓鱼竿和小板凳,在原始山林的幽静小溪中恣意垂钓;或者披上鲜艳的纱巾,穿上飘逸的纱裙,去看早上五点的双峰山绝美日出;或者戴着草帽提着篮子,等夕阳西下,欢快地去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山里采茶;又或者想挑战一下自己,再去好汉坡一鼓作气地从山底爬到山顶……
傍晚,双峰山已进入茫茫夜色笼罩之中。黑夜中的双峰山就像一个突兀而又强壮的大巨人。漫步在双峰山的林间小道,就好像在巨人的手掌心里肆意游走。竖起耳朵,用心聆听山间夜晚的幽思和静谧,就仿佛世界静止了一般。再糟糕的心情,在这里走上一遭,都能让你纷繁杂乱的心瞬间沉静下来。
我望着头顶上的点点星空,遥想大武汉华灯初上的霓虹,心中不免感慨,万物生存,始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