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酮解决方案之湿疹篇

(2015-04-29 16:54:37)
标签:

育儿

小儿湿疹,也叫奶癣、特应性皮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于刚出生到 2 岁的宝宝,多数长在脸上、脖子、腿上等,宝宝生酮期间也有可能出现湿疹,处理跟普通的孩子稍有不同,家长们该如何做,请耐心往下看。

小儿湿疹,也叫奶癣、特应性皮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于刚出生到 2 岁的宝宝,多数长在脸上、脖子上、腿上等,刚开始只是皮肤发红,慢慢变成皮疹,之后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摸在砂纸上一样。孩子往往感觉奇痒难忍,而有意无意地去抓挠,家长看了也非常难受。


孩子长湿疹了应该怎么办呢?


一、宝贝痒痒了,不要挠

很多人会说,痒了就挠挠呗。可是,小儿湿疹可不要挠。患湿疹的宝宝,夜间瘙痒都特别重,孩子难免去抓和挠,挠抓可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加重病损,甚至引起感染。除了保湿和使用皮质激素软膏外,可从三个方面来避免:

1. 睡前口服抗过敏药。

2. 及时剪短指甲,给宝宝的手套上小手套。

3. 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用湿裹疗法。


二、保湿很关键


以前认为湿疹是免疫功能紊乱,强调过敏因素。这些年新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皮肤屏障的破坏是湿疹的起因,一些新药的研究也是着眼于改善和保护皮肤屏障。


所以小儿湿疹护理上的最关键就是保湿,保湿再强调也不为过,同时也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措施之一。


洗澡水要温和,避免过热,泡澡时间以 5 到 10 分钟为好。洗完擦干后要立刻在湿疹部位涂治疗药膏,在全身其他部位涂保湿膏。保湿产品不推荐含水多的稀乳液,这些乳液看似清爽不油腻,但所含水分蒸发快,不利于皮肤保湿,有些甚至会让皮肤更干燥。一般推荐以矿物油(例如凡士林)为主要成份的稠厚软膏,每天要涂三次左右,让宝宝的皮肤一天到晚都湿湿的、油油的。


三、激素是首选


糖皮质激素软膏是湿疹治疗的一线药物,不要因为害怕激素的副作用,而购买和使用宣称无激素、其实偷加激素的的某些护肤品。


轻中度湿疹可以选用 2.5% 氢化可的松软膏、0.05% 地奈德软膏或者糠酸莫米松乳膏,重度湿疹可短期用强效激素软膏,例如 0.025% 的氟轻松软膏。一般在皮疹消退后停药,停药后要加强保湿。面部以及皮肤皱褶部位要首选弱激素软膏。反复发作的湿疹可以在湿疹控制后间断使用弱激素软膏,预防复发。


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激素软膏外用对小儿也是安全的,全身吸收很少。而局部皮肤变薄以及色素沉着等副作用,也多发生在长期使用强效以及超强效激素的孩子身上。


对于一些稍大的孩子,激素软膏效果不好的,可以局部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例如他克莫司软膏,但 FDA 不推荐这类药用于两岁以下孩子。


如果合并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时,往往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治疗。宝宝虽然生酮了,但是这些药膏可以正常的使用。


四、饮食注意


母乳喂养的妈妈一般需要避免牛奶及奶制品,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如果明确对牛奶过敏,需要换成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粉。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在湿疹期间一般需要避免引入新的辅食种类。


生酮的宝宝则可以暂时停止服用蛋白粉,如需维持生酮比例,可以将蛋白粉换成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粉。有在吃配餐的孩子,在湿疹期间也同样需要避免摄入新食物种类。


 

日常注意事项

1. 贴身衣物要用柔软的纯棉制品,不要贴身穿毛衣。

2. 不管是穿衣还是盖被(不要盖毛毯),千万不能捂。捂热加重瘙痒,导致孩子抓挠可加重湿疹。穿衣盖被以不出汗为度。

3. 室内保持凉爽,特别是在晚上。

4. 卧室使用加湿器,不但在冬天空气干燥时,夏天如果用空调,也要用加湿器。

5. 洗衣用温和的洗涤液,避免使用漂白粉和柔顺剂。

https://mmbiz.qlogo.cn/mmbiz/GV9KXOCMETnUk6vDg3TMnziaEUibIPf3dPX3eeqvy1FXQgeictibo4krplpDUIicQLiaRnib8pxMSvtpfGwwqHpibylPiag/0?wx_fmt=jpeg

健酮生酮生酮饮食疗法全方位的提供癫痫患儿饮食咨询,关注健酮生酮饮食微信:chinaketogenic更多内容,请关注健酮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togenic生酮疗法咨询热线:4006281078转2,健酮生酮交流群:2318221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