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称“打工不如傍富婆”说明啥
(2012-04-12 09:22:52)
标签:
杂谈 |
农民工称“打工不如傍富婆”说明啥
“贵报工作人员,你们好,请在报纸上登个我个人的消息,我看到了网上有人在广州被富婆包养。为了生计,我也愿到广州做。”经记者采访调查这名网名为“惠州的许仙”的男子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据4月10日中国网)
看到这则消息,我并不觉得“惠州的许仙”的想法有多么的肮脏,猥琐,我倒觉得这位农民工是被巨大的生存压力所迫产生出的出格之念,是一种无奈。据媒体调查,这位男子像千千万万抱着美好理想到城市打拼的农民工一样:出身农村、没什么高超的技能、没学历、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已经28岁的他在城里打拼了几年,仍旧一无所获。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据调查,这位“很想被富婆包养”的农民工在城市曾经做过一段摩的司机,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勉强能够养活自己。他也尝试过其他工作,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收入还不如做摩的司机。反复的打拼,反复的受挫,使他感觉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已极其渺茫了。
“打工不如傍富婆”是一个现实的写照,是广大农民工希望破灭后的一种消极无奈的选择。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两种因素,一是先天因素,比如有个好爸爸;二是后天因素,即个人奋斗。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当今社会流动性不足,逐渐出现“职业世袭化”趋势,考第一还真不如有个“李刚”爸爸。在“靠爸”的时代,相对弱势群体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没有背景的大学生都面临择业困境,更何况进城的农民工。
既然正常的上升通道几乎已被封堵,那么只有找捷径。于是这位农民工选择了“傍富婆”,只要傍上就会来钱快,有了钱就能够找老婆结婚。而他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渠道,于是乎向媒体求助。在外人看来,其中浸透着无奈的悲凉,甚至有些滑稽,可希望渺茫的农民工除此之外又能作何选择呢?还有更多的改变命运的路径可供他们选择吗?
一个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是,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身上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对于无技能、无学历,无背景的农民工。现在他们满眼的迷茫和焦虑 ,几乎看不到命运改变的曙光。
生存的压力谁都有,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承受的压力更大,金钱对于他们来讲更重要。“惠州的许仙”的男子的出格行为凸显了相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焦虑,应该引起社会关注。我们呼唤一个勤劳真的能够致富的社会,希望政府尽快改革不合理的财富分配的体制机制,给相对弱势的农民工以希望,使勤劳的他们尽快依靠自己的双手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