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被指私分票款 再陷“封口门”

(2011-08-11 10:06:09)
标签:

杂谈

 故宫被指私分票款 再陷“封口门”

 

今年我国最大最权威的文物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门”运动,5月份造出了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8月份又制造了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现在故宫的造“门”运动似乎还没有降温的迹象,这不“封口门”又浮出水面最近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刊发题为《故宫蒙尘》的封面报道,直指号称中国头号文化遗产的故宫。昨天,财新网刊发题为《10万元封口费悬案》的记者手记和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前文称,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10万元“封口费”。后文则援引故宫内部知情人士消息,称继7月4日发生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毁事件后,故宫又有重要文物(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被损坏。


“封口门”详情

财新网记者的调查文章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说,2009年前后,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发后故宫领导层的遮掩功夫做到了极致。

在文中,任波详细披露了这起“封口费丑闻”的发生过程:按规定,故宫门票款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财政部对故宫方面有严格的监控。但就有导游有本事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也就是逃票。“当然钱还是要付的,只不过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私下勾兑,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分成。”

文章指出,有多少门票款这样流失,已经很难查实。也许是因为屡试不爽太过顺利,这种成规模的逃票竟发展到毫无遮掩的程度。偏偏不走运,被人看在眼里,并将整个过程拍下来立此存照



抓到如此难得的把柄,此人狮子大开口,向故宫要求20万元的封口费。故宫方面不但不报警,还认真派出一个处长去谈判,把价格压到10万元。最终由领导做主,正式从财务部门支款付给勒索者。

勒索事件就此平息。之后也只是开除了一个涉事的合同工,其他人相安无事。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据说故宫的保卫处当年还被评为模范党支部。

“不止一人提到此事,并引为故宫的奇耻大辱。我一直很想知道,故宫的‘领导’是怎样为这笔款项签字画押,是以什么名目来支取这笔钱的。我更想知道的是,故宫还有多少钱是以这样的方式支出的。”调查记者说。

财新网记者就此向审计署、财政部和文化部申请公开有关信息。审计署称这些情况需找其他部门了解,财政部表示将延期公开有关情况,文化部则断言对故宫的审计没有发现财务问题。

昨天,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有关“封口费”的报道,故宫方面目前无可回应。

P民博主的一点感想

 

故宫是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最为绚丽璀璨的文物瑰宝,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财富。故宫及其所藏文物是无价的,同时也是不可复制的。可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丑闻频出,无价的馆藏文物不断被损坏,实在是令国人心痛,让祖宗蒙羞。我们的祖先若在天有灵,不知道该怎样的顿足捶胸。如果说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还包含一点点的天灾因素的话,那么故宫文物被损,票款被私分,丑闻不断,“粪味十足”就纯属人祸了。即使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出了这么多不该出的丑闻,除了“合同工”之类的小虾受到追责,当了“替罪羊”以外,至今还没有听说故宫管理高层受到任何的处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P民博主想问一问故宫的主管部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审计署、财政部等,故宫出的这些事故,闹出的这些丑闻难道你们一点都不晓得吗?怎么不去调查,怎么不去追责?其中原因实在耐人寻味,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故宫到底有没有私分票款,有没有付给知情者10万元的“封口费”,如果真的没有,在媒体的采访,记者的追问面前怎么显得那么的胆怯,那么的心虚,那么的苍白,怎么不敢出来认真细致加以澄清。引用铁道部发言人王永平的经典语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故宫的管理体制已经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了,是该对故宫进行“刮骨疗伤”了,否则,全国人民不答应,我们祖先的在天之灵也不会答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