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哥”捡破烂攒钱值得称赞
标签:
财迷哥捡破烂自力更生北师大房款首付争议啃老族杂谈 |
“财迷哥”捡破烂攒钱值得称赞
相关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振,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将一些回收的旧书或旧货存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他称,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有同学称其“想钱想疯了”,不应影响别人生活,也有同学认为其自力更生他人无权指责。(7月10日《新京报》)
博主点评
我认为“财迷哥”这种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父母,自力更生赚钱养活自己的生活态度值得赞扬,值得称道,我们应该多给他一些掌声,一些鼓励,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去讥讽挖苦,去泼冷水。
据报道,“财迷哥” 本是国家免费师范生,“妈是计生干部,爸做生意”,在校学习和生活“不差钱”。但是,他不指望这些,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将来能自己解决“房款首付”。于是,他每天“早晨7点多去锻炼,10点多回来,吃个午饭,下午和晚上做两个家教”。这说明“财迷哥”并非为钱所困,而是想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自我、独立意识,向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萎靡、消极的生活态度宣战。这恰恰证明“财迷哥”是热爱生活的,他的心里充满阳光。一个不热爱生活的大学生,一个心态不阳光的大学生,很难如此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他的这种阳光向上的态度,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恰恰是当代大学生值得学习和应该拥有的。
走进大学校园,不难发现,许多大学生除了正常学习之外,或沉醉爱河、牵手绿荫小道,或沉浸于网络、游戏人生,或沉迷歌舞、潇洒走一回,打发着美好的青春时光。他们,都寄生于父母的辛苦劳动和汗水之上,活得自在、安然。青春不在的人,无不感慨,青春如此“伤不起”。但感慨终归感慨,唤不醒正值青春的“他们”,青春流逝校园依然如故。
“财迷哥”是一个醒着青春的人。大一的时候,他“天天泡图书馆”,大二上学期“做了一点家教”,然后大三开始多做。如此做,既让学习、赚钱两不误,又为大学生活增添了几分创业的色彩,有何不好呢?但对比一些“沉醉哥”,他算是一个“另类”吧。鹤立鸡群,独醒青春,难免遭受指责。透过这些指责,我们恰恰看到了“财迷哥”自力更生的可贵,阳光生活的可爱。
“财迷哥”说:“赚钱是人生的常态。如果把常态都丢了,人生就没有了。”实事求是地说,“财迷哥”的话不无道理。赚钱是每个大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它是人生路上的公共课、必修课。从这个角度来说,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业余时间,像“财迷哥”一样锻炼好身体,然后干些废旧回收、家教等正当事儿,提前在商海边“湿湿脚”,通过这个窗口早接触、早了解社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啃老”成为社会流行病的当下,“财迷哥”的行为更像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映射出更多年轻人的未来。“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其实,我们更应从“财迷哥”身上读到更多励志意义来,他更应成为更多同龄人的标杆,毕竟他没有也不想依靠父母,当“啃老一族”,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梦想。
在国外,特别是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年轻人独立的很早,他们上大学的费用很多都是靠课外、假期打工赚取的。许多大学生的家长即使家里很有钱,也鼓励自己的孩子去独立地挣学费,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孩子假期、课外打工的意义远不在挣的那点钱上,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孩子积累了融入社会的经验,为进入社会进行了预热,为毕业后打拼于社会作好了充分准备。这些财富的意义远大于大学生假期、课外打工所挣的那点钱。
所以,“财迷哥”这种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父母,自力更生赚钱养活自己的生活态度值得赞扬,值得称道,我们应该多给他一些掌声,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