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孩子一起成长3]让他们爱自己,成为他们自己

(2014-01-29 14:52:54)
标签:

爱的花园笔记本

惜惜

育儿札记

自主学习

自主管理

分类: 妈妈和早期教育
  很喜欢托马斯默顿一段关于爱的语录。   “爱的开始是让我们爱的人做他们自己,而不是扭曲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的形象,否则我们爱的只是他们身上反映的我们自己而已。”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当你亲眼看到这个小小的存在,当你拥抱着这个小小的身体,在比这更早,更早的时候,爱已经开始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能是阳光,也可能是枷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看清楚自己给予孩子的爱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的爱绝大部分时候是无条件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或许是因为现实,也可能是因为生活,最根本的原因大概是生命本身。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所拥有的生活也不相同,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拥有一个愿望:让孩子幸福。

   但对于如何让孩子幸福,每个人的观点主张也会因为自己的际遇不同而不同。生活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父母,盼望的仅仅是孩子能够衣食无忧,物质条件已经很好的父母,会希望孩子在精神上能够富足…… 就是在这样父母已有的生命版图里,爱孩子这个行为也有了各式各样的表达。

   华人传统文化里,孩子从属与父母,自我意识发展也相对西方的孩子更缓慢一些,甚至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反叛的时候,还得不到疏解自我意识发展的合理方式和渠道。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孔融让梨”,这是我们很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也是在这样的文化中长大的,孔融是什么样的人,历史自有评断,但现实生活中一个四岁的学前儿童,有很大的可能还并没有学会“分享”这个行为,即使已经马上七岁的鑫鑫,在他跟妹妹豆豆一起生活以后,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够大方的分享他自己的东西。每当遇到这样的时候,即使两岁的豆豆不依不饶非要玩哥哥的玩具,我也尽量避免因为鑫鑫比豆豆大五岁而无条件让鑫鑫分享他的玩具。

  我的就是我的,这是多么正正当当的一句话,同样,我就是我,即使我还很小,但一样有自我意志和自我意识。我发现孩子的自我意识其实萌芽的比父母想象中要早得多。虽然一岁前的婴儿并不能自如表达自己,但他们的自我意识更绝对,到了两岁慢慢开始语言交流以后,更愿意自己尝试和行动。

  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是孩子未来的最好的基石。当孩子能够自我接纳的话,他们的生活不再是被要求,而是成为一趟充盈自我的旅程。或许有很多人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学,开始进入他们的社会生活,家长的生活也跟着改变了。因为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竞争,有了排名,这无形中会让父母有些紧张。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对于一些掌控欲强的家长来说,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孩子有了自我意志以后,就会不听话,会失去控制。

  其实不论父母承认与否,孩子总是会长成他们自己,关键是这个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果是被动的话,反而会引起更多亲子问题,孩子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怀疑,会把生活变成负面能量场。如果这个过程是主动的话,这个过程中孩子养成健康的自我肯定心理,在未来的生命中,遇到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波涛浪花,都会有勇气主动迎击,这份能动性会给孩子带来追求生命的喜悦和满足。

  曾经有一次跟鑫鑫一起读书的时候问过,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谁。但他有些迟疑的说,最爱他的人是他自己,因为只有他自己才能感觉到自己。听他这么讲时,我表面上没动声色,但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欢呼:是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爱自己,才会在爸爸妈妈的爱中,你也会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某种“爸爸妈妈的特质”。

  爱孩子,让他成为他自己吧。

http://s4/mw690/6a27f746gd64223e7aaf3&690

转载的时候请注明出处,写博客时请注明灵感出处,谢谢。

我分享我所喜爱的兴趣,付出我喜悦与爱的分享,我不再试图掌控,而是学会臣服。

感恩路过的流连的每一位……祝福你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