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也有很多并不。忙碌了一天的家长,回家以后立即开始晚饭,监督孩子做作业,阅读……光这些日常程式做完,就已占去大部分亲子时光,留给孩子和父母倾听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倾听孩子可以分为两种,用心和用耳。用心倾听孩子是不同的,会让孩子更愿意开放自己的内心给父母。并不因为是父母,孩子就理所当然得全然展开自己的内在。即使再小,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很小,能力比不上成人,他们就愿意附属在父母之下。成长的能量就像是一种无形的推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反抗,去独立。
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和用耳倾听孩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呢?让我们先看看真正的倾听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许每个人的答案并不一样,在我的观点里,真正的倾听应该是对孩子的声音真正感兴趣,并不是一边忙着别的事情,一边应付着听;应该是把自己的心也开放给孩子,真正在乎孩子所讲的本身。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抱着渴望,学习,成全的态度,没有争吵,没有打断,不用给予建议。对于成年人来说,当别人讲出一件事情,给出自己的建议似乎是自然的,但是并不是这样,倾诉的人,很多时候期待的其实并不是建议,并不是方法,但仅仅是单纯的倾诉,不需要倾听者不休的好方法。这一点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想跟父母讲一件事情时,期待最多的,并不是建议,而是认同。很多时候,父母都会忍不住给幼小的孩子各种各样的建议,忠告,毕竟我们比他们多活了这些年,他们经历过的,我们也曾经经历过,但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给予建议却并不是一个好方法,这样会使对话陷入争吵和中断,会让孩子倾诉得越来越少,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远。
真正的倾听是站在孩子的视角里,而非自己的视角。每天放学以后,是鑫鑫向我倾诉的时间,他刚转学来到这所学校时,面临新环境,每天反馈来的有很多是孤独,落单,作为妈妈的我内心是多么煎熬,每当听到他在休息时间又是一个人玩时,我忍不住建议他下一次玩的时候主动去问别的孩子,可不可以加上他。但当第二天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开始向我发火,妈妈,我问了每一个孩子,他们都不要跟我玩!你说的不对,我在也不要听你的。我听了多么心痛啊,那一次开始我忍住不再向他提建议,每次当他讲起学校生活时,无论是孤单,还是一些有问题的部分时除非他问我该怎么办,否则我只是静静的听着,听他的开心,听他的落寞,听他的努力。当我不再给他建议时,他反而反过来安慰我,妈妈,我今天跟丹尼尔一起玩了,不过他总是乱啃东西,什么都啃,啃铅笔,啃手,啃到手发红掉皮……天哪,听到他这么讲,我是多么担心,多么想建议他离这个孩子远一点,但我忍住没有说,这是他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第一个接纳他的孩子,我无论在怎么担心,也在内心深处深深感激这个孩子。后来果不其然,他回家以后也开始出现啃手,啃玩具的行为。不久老师通知我去面谈,说鑫鑫在学校里一切都很好,很阳光,很主动,学习也不错,但是要告诉他,不要因为丹尼尔乱啃东西,就也跟着啃。丹尼尔是因为他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啃东西来释放,但鑫鑫完全不需要,不要因为想交朋友,就要做和朋友一样的事情。我和老师谈的时候,鑫也在旁边,谈完以后,老师鼓励得看着鑫鑫说,你已经完全不需要啃东西这个行为了,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但丹尼尔没有成长到这一步,丹尼尔的父母需要做一些事情让他也开始长大。但你的妈妈已经做的很好,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鑫鑫什么也没有说,默默跟着我回家了。到家以后,他跟我说,他是想跟丹尼尔做朋友,所以才啃的。我紧紧抱住他,差点流泪了。看着他的眼睛,我轻轻的说,鑫鑫,真正的朋友是会帮助朋友成长的,你看豆豆喜欢啃她的玩具,豆豆还小,她还不会说话,她通过啃东西来认识这个世界,但丹尼尔已经六岁了,他应该已经过了啃东西的时期,你在二十四个月以后就已经不再通过啃东西来认识这世界,你有读书啊画画啊这些更好的方式了。后来他的班级里又有一个孩子接纳他,那个孩子有鸡蛋过敏,所以鑫鑫再也不带有鸡蛋的午饭,但老师给我写信说鑫鑫是被允许带有鸡蛋的午餐,但他自己选择不带。这个倒不是个大问题,不在学校吃,在家里吃也一样的。每当我试图给孩子自己的建议时,就总忍不住从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这也是我所能做的,但这样的效果并不好,他很多时候并不领情。反而不如我安安静静的听,认同他,附和他,等他过了那段时间的情绪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真正用心倾听孩子,会让孩子自由分享,不会担心被批评,被建议,让孩子感到跟父母分享自己不好的经历也是安全的。
那该如何用心倾听孩子呢?首先当孩子倾诉时只需要简单的回应“奥,嗯,对”这些简单的语气词,或者点头同意,理解就很好了。其次,孩子愿意说多少就说多少,不要试图深问。然后不要立即给予孩子建议,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哭闹,闹情绪,并不是想要建议或者被追问,而仅仅是在坏情绪中,需要倾诉发泄。给孩子这个发泄的空间,当情绪过去,沉淀下来以后,那时再提建议会更好,更容易被接受。当孩子不再哭泣,或者不再有情绪时,可以简单问发生了什么。孩子跟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分享的多一些,有的孩子更善于自己消化,但太多的问题都会让孩子更拒绝沟通,父母需要学会尊重他们的方式。
用心倾听孩子可以跟孩子更亲近,纽带感更强。但这一点当孩子还是小婴儿,幼儿时,父母会做得更好一些,但当孩子长大以后,当孩子懂事以后,父母会对孩子苛责更多建议更多忠告更多,这也是亲子沟通不畅的一个很大的原因。用心倾听孩子可以真正发现倾听的力量,也可以发现孩子能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上面讲到的鑫鑫的事,经过了一个学期,大概一个月前,他终于跟我讲,现在很多人都是他的好朋友,mimi(一个中国女孩)最愿意做他的学习搭档,因为他学习好;丹尼尔愿意跟他一起玩,因为他愿意分享他的陀螺;连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Hunter也可以在休息时间跟他一起玩Tab游戏……他如释重负的跟我讲,他终于也有一些正常的孩子是朋友了,不是啃手的,也不是鸡蛋过敏的。我笑着跟他讲,鑫鑫,不要担心丹尼尔啃手的问题,那是他的父母应该努力的,你只要做一个更好的榜样在他身边,就是最好的朋友了!鸡蛋过敏这是天生的,你离他最近,不吃是对的,如果他不小心碰到你的饭会不舒服的。不过你可以在家里吃!
希望在育儿的路上,我一直谨记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用我的默默支持陪伴他成长,让我和孩子都变得更美好。感恩孩子带给我的自我成长机会,谢谢你。

转载的时候请注明出处,写博客时请注明灵感出处,谢谢。
我分享我所喜爱的兴趣,付出我喜悦与爱的分享,我不再试图掌控,而是学会臣服。
感恩路过的流连的每一位……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