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画册》教学反思
(2013-09-23 09:40:56)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雁过留声 |
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欣赏,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神奇的小画册》时,我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做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画册。上课铃响了,我一改平日的平静表情,满面笑容的走进教师,学生看着我在笑,都好奇的问:“老师,你今天很高兴吗?”“呵呵,同学们,今天唐老师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小画册,所以很开心,我还特意带过来和同学们分享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我拿出准备好的小画册,一页页的翻给他们看,“哇,哇、哈哈哈哈哈。。。。。”,教室里欢笑声一阵阵。
有了前面的这个导入,孩子们心里乐开了花。本课制作较简单,而绘画却留给了学生很大的表现空间,对于这种非常实用又好玩的学习题材,学生将倾注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时,我便让学生来看图学习,我把课件里的制作步骤图打开,让学生们自主研究学习,然后让一两同学上来演示,让所有的孩子当评委,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剪哪里比较好?剪到哪里就不能再剪了?为什么要折那条装订线?讨论后,我又做了一次示范,因为也不是第一次采取这种方式学习,所以很快就解决了制作问题。至于怎样才能让你的小画册内容生动有趣,我给学生留了大胆想象的空间,通过看,欣赏,想象,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一个个新颖奇特的想法,让教室里又是一阵阵的欢笑声。
课上完了,但课堂上学生热情并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上这课应该是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讲解时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对于他们难以理解的概念要加以解释。示范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怎样制作画册上,我进行了示范,但还是有学生画错、剪错得现象。组织教学上,学生们在课堂上很活跃,但是注意力上还不够集中,还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这堂课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导致在制作小画册途中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小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还是比较合理紧凑的,学生虽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但是达到了一定的学习效果。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不仅获得“鱼”更能懂得“渔”。就应抛开拘泥于一格的教法。开拓学生造型思维能力,让学生审美,造型,创作等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高。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提高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