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乃一缕光

标签:
一缕光 |
分类: 我行我思 |
子乃一缕光
林翔的诗文集《一缕光》即将付梓,昔日他曾请我作序,我因俗事冗杂,心绪阑珊,故不得不婉言推辞。今日他再次要求,盛情难却,我是很难再次推却的了。他的诗文,读者读之,自有评判。我想,这里我就说一说我们之间的故事,写一写这位文学奇才的曾经之一隅,为他的《一缕光》涂抹一点别样的色彩吧。翻出当日的小文《他乡遇林翔》,往事历历,竟再次触发起和他初见的时光。
林翔是我的学生,也不是我的学生。我仅为他求学路上的一位过客,只因不早不晚,于时光的洪荒中,没有早一步,亦不曾晚一步,恰好相遇,恰好相投,彼此有过一段相相知相惜的光阴,故而有了师生之实。既有了师生关系,故而说他是我的学生也未尝不可,更何况在我眼中他乃一奇才呢?更何况他总称我为“师”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了他,我的教学旅途是多了道道精彩纷呈之光的。林翔个子很高,却有点瘦,他站在我面前,像一棵树,有着参天之状,然枝干太细太小,有一阵子,我总担心风一吹他就会摇晃。大概他的汁液都赋予了才情,从而使得身体不够壮实吧。其言不多,若一冷面君子。大概有才之人,都是极有个性的。我们在一起,他大多时候都静静地看着我,静静地听着我讲话。透过他发光的眸子,我似看到他思考的浪波正在翻滚。我总觉得他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外冷内热的人。人生难得是相聚,唯有别离多。那匆匆一别,无十里长亭,林翔作诗一首相赠,权当灞桥折柳。
落雨乘风传寂冷,西席案牍复劳形。
临别敬愿长师安,不忘昔年心抱梦。
当日读之,心神动,深觉得英才育之,是幸事。得英才之眷念,更幸甚。
今日重读,感慨万千。往日情形,历历重现。
遥记那日初逢,天热暑酷。长街空寥落,绿叶意蜷缩。
教室的后排,坐着一个男孩。男孩很酷,酷得有点冷。我很真诚的去问候,但他像一只惊吓的小鸟,声音柔柔的,轻轻的,回答里带着认真却又有点冷意。我不免有一丝失落。后来,男孩说他会写诗。一个十二岁的男孩竟然会写诗,而且是古诗?闻之,我意外中无比欣喜,又掺杂着一丝惊疑。
翌日,男孩把他的文字发给了我,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同学录》,文字很流畅,但少了一点内容,尚不够丰富。我问男孩:“你是否可以把你的特长——诗歌写进去呢?”他点了点头。一天后,作文再次发来。这次,作文里有男孩写给同学的绝句或律诗。洋洋洒洒,令我叹服。我终于读到男孩冷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那一颗火热的赤诚之心。他为每一个同学都作了一首极为精炼的小诗,或是人之形容性格,或是情之难舍依恋。每一首都只属于一个人,依人为文,独一无二。透过文字,我看到了男孩对生活和人情的细斟慢酌。我心中暗自赞叹着他的才情。
相聚甚短,十余天的日子转瞬即逝。
别后,男孩写来《影子》,那是关于人与狗的故事,文字的背后是男孩一颗温暖的心。
后来,男孩又写来《暖风》,叙述着他的学习生活。
我欣赏着这一篇篇文章,将之稍加润色,继而推荐发表,凭着男孩的才情,文字的温度与深度,当然能发表的。
再后来,男孩又作《万象真言》,字里行间,充溢着哲理与思辨,挡不住的思想升腾着灼灼华光,如满天星斗,于暗夜的穹庐璀璨熠熠。
再后来的后来,男孩进行了他的科幻作品创作,并且屡屡获得公益组织的大奖。
一个十数岁的男孩,竟有着如此的深邃和奇妙,我不由得以才子呼之。人生的相遇,尽在缘分。我与男孩相聚时日不多,却彼此欣赏,男孩说:“师善教之,生善学之。”男孩还说:“伯牙善曲,子期善听。”其间流淌着男孩的自信,也有着对我之认可。我对于男孩之“善曲”是欣以为然的。
印象中,林翔之为人,独特。他总是沉浸于他的或读书或写作的世界里。我深觉阅读之重。一个孩童倘能痴迷于阅读且能得阅读之路径,这棵种子的成长定然不可估量的。林翔喜欢古诗,也爱现代诗之创作,初时,我总觉得其作稍欠火候,便循着他独特的触觉,将相关的作家作品或词作理论推荐于他,他才情极高,阅读之获得往往超过我之预期。致使我总觉得他是前世某一个古代诗人转世的。我深深地为之感到幸福。张岱言,人不可无癖好。窃以为,林翔乃张岱眼中之一“人”,不庸俗,不虚无,做着自己爱做之事,交着自己愿交之人。或许众人眼中之名利价值,于其眼中终只是虚名浮云,不足为题,遂有了当下潜心之姿。然林翔似乎又非此中人。这从众多同学请他写同学录,他也愿倾情为之可见。人言道不同不相共,然林翔可与不同者共,也可独处,故可谓其既入得书海文林,亦可留得人间烟火,既可于深山享白云野鹤之妙,亦可于民间赏炊烟人情之美。出世与入世,于他,两者似皆可得。
冬去春来,又是夏至。我与林翔分别已有数年了。
生活总有冷风相随,人生难免凄苦如影,然有如林翔者相遇于漫漫人生路,亦少了一点孤独。祝林翔于人生之旅风乘风破浪,驶向人生理想之所在。
向岳
昔日相逢君尚小,诗文已然向云霄。
他日若添太白翼,凌绝顶上众山小。
几句小言,寥记相遇,聊以相赠,为林翔的才气与厚意,也为余人生之奔波作一留存,更祝愿林翔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文学之路,路路畅遂,有不断的文学之光相辉映,照彻他的文学之旅,人生之旅。
陈治勇
辛丑五月于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