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诗歌,应依诗而行

(2019-05-20 18:45:54)
标签:

解读诗歌应依诗而行

分类: 我行我思

解读诗歌,应依诗而行

——有感于2018宁波中考诗歌赏析题

2018年宁波中考,选择了明代李梦阳的《如梦令.不信园林春早》,从选材而言,颇新,哪怕是2019年,网络上也找不到关于此诗一零半点的解读信息。有的仅是关于此诗的中考题目及答案。这可见命题者选材时的煞费苦心,但也因此,却出现了对此词不得当的理解,致使参考答案背离李梦阳初衷。不知道,当年的中考,是否害苦了那些能正确理解此词的学子。

之所以说命题者不解词意,从其所拟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可见一斑。

此题的原貌为: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分)

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对第一个题目,其所拟答案为: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由所拟答案“春来之速”“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可见,命题者将词作所写时间定在了早春。但是,这是对词作的错误解读,而且相当严重。

究其原因,在于解读者割裂了词作的整体性,忽略了点睛之笔“不信园林春早”之“不信”二字,将“一夜遍生芳草”孤立看待,以致理解似是而非。

“一夜”确写时间之短,“遍生”确写范围之广,也言时间之快错误在于其将“芳草”解读成了“草牙”,以致认为这句话写的是初春——一夜之间春草遍生,“春天突然来到”了。“芳草”意象,在古诗中极为常见:崔颢《黄鹤楼》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苏轼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芳草”均指碧绿茂盛之草。所以“一夜遍生芳草”意为一夜之间草儿都很绿了,暮春到来了。

这联系前文“不信”二字很好解答,诗人觉得时间哪会这样快呢?怎么可能转眼便到暮春了呢?我还没有好好欣赏春光呢。但当他举目张望时,望见的是芳草萋萋。“暮春”之解,联系“池上落红休扫”也可理解,初春时节花儿正茂,何来落红满池塘呢?

但词人并不伤春,这是一个能欣赏每一个细节的词人。春意盎然固然可喜,落红满地依然不减春色。于是他告诉小童:你看落红满地,但是请记住,一定不要动它,你一定不要动它,你看远处斜阳正浓,满地落花醉斜阳,这景色如酒醉人啊。

从发现“一夜遍生芳草”的春去之略微感伤到劝阻小童且留落红醉斜阳的欣喜急切,李梦阳的情感在跳动着。采用对话方式,颇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之风。但是,似乎它比李清照的更多出了一份隐藏。在“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之前,隐隐藏着一个人。那个隐藏者可能依然觉得春意正浓。但李梦阳说:春已不早啦。你看,你看,都“一夜遍生芳草”啦,夏都快要来了。那人是谁呢?留白的文字里,蕴藏着一份情趣。

正因为没有读懂诗歌,故而在18题的选择支项的设置上也极为概念化,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这些概念如说马为“马”,没有半点含金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