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04-05月竹凌诗

(2025-05-07 18:13:00)
标签:

火凤凰原创诗歌

杂谈

口语诗

情感

文化

分类: 蛰居岁月
 

  看海就到小南村

文/竹凌

柳拂河堤    湖面波光潋滟
就连蓝天白云都被这里的安静祥和所吸引
扑面而来的风    纯净、清爽
俊男靓女少不了谈情说爱
老夫老妻的都情不自禁唱起那首
“搀扶,管它天不长地不久……”
朋友们    快来吧!
百灵鸟已在枝头歌唱
我也用一支歌欢迎远方的你
海天一色的诗意梦境等你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
想看海,就来吧
我在屯留的小南村等你——

2025-04-01
   明信片

文/竹凌

在小南看海
观景台上   一张大大的明信片
叫人心潮起伏
许多年轻人兴奋的走进框里   
摆着各种Pose争先拍照     
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一封封
贴着邮票的信件    

写信的日子    好怀念
那是一种长长的期待    
虔诚地连着两头的思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对文学的痴迷与狂热
无不占据着年轻人的心灵
鸿雁传情    家书抵金
同学情、战友情、兄弟姐妹情
逢年过节  一张明信片聊表心意
后来的音乐生日贺卡
也都是它演变而来

“以诗明志    友谊长存!”  
那张来自南国他乡的明信片    
端端正正的楷书字迹
一个素未谋面的诗友
他已出家为僧
还记得他的名字:  匡俊斌
一个湖南耒阳的诗人

2025-04-02

  “去小南村吧!”

文/竹凌

一句话    和老同学葛红说过
也和那个邻近的校长说过
去年的一次钢城出行差点偶遇
和诗人老周说过    因为他是屯留籍
和漳泽湖大坝旁的杨福果老师说过
就在昨天下午   网友米粒心血来潮
叫上老Y(开车)咱们去小南村吧
唉嗨,最终还是没有去成……
不过我还是不死心
又跟吉祥三宝的妈妈俊芳说了
咱们去漳泽湖畔搞个采风活动
小南村    迟早有一天不见不散

这    是我看到美丽小南村的第一个视频
很勾魂儿    真的!
前几日    在长治驿站阅报栏看到
头版头条的一幅大图片
最吸睛的是那个大标题:
——长治人的看海地
很想到南风港去吹吹海风    
三晋大南村的庙会刚刚发了邀请函
小南村    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呀……

2025-04-01
烧土

烧土    并不是要去燃烧啥的土
在此言及  “烧土”乃一个名词
烧土    是可以用来烧火的土
儿时    常跟着大人
去南河对岸的砖窑地拉烧土
爷爷下田的工夫捎带干的事儿
也是担着箩筐  挑来挑去运烧土
好奇的我    十分逞强地帮助大人干这干那
曾推着那辆木头轱辘的手推车
在乡间的小道上    
由战战兢兢的歪歪扭扭
到轻车熟路的轻松顺畅
为冬季添炉取暖
为灶台上的饭菜飘香
于黄昏的时候
看着各家屋顶的炊烟   
袅袅娜娜    水墨画般的    
向着远方飘荡、延伸……

烧煤的日子
高岸上的红土
是家家户户的必须必备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那是一种颇有粘性的红土    
砖窑上烧砖瓦就用它做坯胎
老百姓则沿袭着老规矩:一筐烧土配两筐粉碎煤   
用水搅拌调匀    可以打成煤膏
或直接添火助燃    
这些个活儿再熟悉不过
那时候    
红红的烧土    
还可以卖到城里赚钱

2025-04-03

  逗笑

看门房的爱英喜好访古(讲故事)
嘘! 给你们讲个稀罕物儿啊
见没见过“布袋奶”……
一次   她神秘兮兮的说
她娘家有个大奶子婆姨
干活三不误    一边纳鞋底儿
一边海阔天空唠嗑和大伙唠嗑
还要照顾到背在脊背后的小子
她奶孩子  和别人不一样的法子
就是把自己的布袋奶子从胸前那么一“薅”
随即再往肩膀后一“甩”就便宜
哈哈哈,笑死人啦    
真的假的呀
一伙人咯咯咯笑得直不起腰

2025-04-04
  清明话题

刷抖音五花八门啥都有
清明时节祭奠先祖    却有爆料
安徽HF有处公墓20年到期
骨灰被砸    仅剩墓碑
原因是未交续费
说上海已有8万多人灰撒大海
浪漫结束自己的一生
山西长治潞州区组织集体花葬
移风易俗    好举措受人称赞

2025-04-04
亲戚

文/竹凌

亲戚——
薄薄的    一层皮
仅靠礼品盒子维系
可怜的仅剩是那点
奄奄一息的血缘    
尚能证明   上辈和今生  
彼此尚有份儿亲情

不知什么时候起
亲戚之间不再走动    
不再嘘寒问暖    互不相帮
仅剩评头品足   讥讽嘲笑      
甚至为些鸡零狗碎反目成仇   
兴师问罪大打出手
争吵礼金多少   有用啃气没用靠边儿
一年只见一面   新添人丁不识
过年走串点卯就算
亲戚不亲   形同陌路
钱财衡量远近  亲疏即在方孔间
寡淡如水   冷淡若冰
以至无话可谈   无言可表
好怀念小时候  牵着奶奶的衣角
十里八乡的亲戚家    
亲个够   走个遍……

2019-07-05   250405

  祈盼好事成双

从银行出来   就进了百货商场
春节过后的捡漏    的确划算
四套衣服、三双鞋的买卖
痛快!
一眨眼  四位数的现金似水流转
我连妈妈装的喜服都买好了
女儿呀    你还等待什么?
贤婿啊    你还在哪里徘徊……

2025-04-08


  爱情买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剧团小杨的母亲病了    
去跟同事小胡借200元钱
小胡的爹倒是痛快拿出300元
口中振振有词:  你若嫁给俺儿
这钱呢就不用还了
一段有孝没爱的婚姻既成事实
儿子胡杨6岁时   他们离异
因为谁也不愿意听旁人说
200块钱买来的媳妇儿
最终  
小胡的媳妇儿还是跟人跑了

  歪理邪说

最近    在Cz小城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男方找对象首选女方职业
千万不能找教师  更不能找护士
一个太累    工作无休止
一个很可怕     
成天把细菌往家带……


2025-04-09

  抗日英雄——王二小

文/佳雨

1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缺不知道哪儿去了……”
一首歌   穿过火线、穿越时空
唱给山河故人  
唱给新中国的后世子孙
一个放牛娃的故事    撼天动地

1942年秋天的狼牙口村
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地
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小鬼子罪恶的刺刀
狠狠穿透了他的胸口
汩汩流淌的鲜血   
浸透了生养自己的那片黄土地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是有着怎样的一种勇气呀
他用自己小小的生命
换取了全村老少的幸运存活
战后的山梁    狼烟散尽    
山风呜咽    悲伤的人们默默肃立
乡亲们在弹坑里找到他的时候
身中十七刀   血溅山石的他
掰不开的小手依然紧握红缨枪
右手坚定地指着八路军埋伏的方向
“走,俺带你们找八路……”
这,就是他引诱来犯倭寇
也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2

八旬老人史林山
为发小默默守墓58年
作为当年儿童团的一员
他把传承红色故事和精神
当做自己神圣的使命与责任
几十年来如一日    
二小一直活在他心里   
往事历历在目    热泪涌上心头  
每当唱起那首歌    
二小就活灵活现来到他的面前
如何不落泪    怎能不晓得
敌军猖狂压境    乡亲刚刚转移
情况危急之际    二哥催他报信    
这,就是把生的希望交付予他
将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

闫富华—— 他是老闫家的二小子
一场战斗    八路军全歼鬼子兵    
这个诱敌深入的放牛娃
该记头等大功
只可惜    他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13岁的年纪
《歌唱二小放牛娃》
一支传唱不衰的歌
伴随着小英雄不怕牺牲的故事
让“孩子王”二小家喻户晓
“抗日英雄”——王二小!
相信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有无数“二小”式的小英雄
他们为抗战抛头颅、洒热血
——英勇献身    
他们为成就中国革命和民族大业
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2025-04-09

  母亲老了

人常说,老掉牙
牙齿一掉    人就更显老了
母亲老了    饱经风霜
饱尝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仅剩下不到10颗的老牙
维持着     不知什么时候起
一日三餐变为两餐的咀嚼
她坚决不种牙    也不安义齿
她说,老了就不要再破费了
啃不动硬就吃点软的喝些稀的
前些年    满口没牙的老婆婆
不也活了 100岁……

2025-04-12

   如今之“怪”现象

城隍庙招聘会现场
溜达咨询的人不多
但中老年人不少
都是儿女在家躺平
家长出来帮忙找事做
更有一位白发老奶奶
挨着摊位问询    
给21岁孙子找工作
因为孙子在家一直缠着她要钱

2025-04-17
城市里的麻雀

文/竹凌

过去    乡下的麻雀比较胆儿小
一个戴草帽的稻草人
就能吓唬住它们
如今    城市的麻雀胆子贼大
敢在马路牙子边上溜达
耐寒低调的它们  
成天为一口吃的忙乎
热闹繁华的早市   吃食颇丰
有些厉害的主儿迂回、包抄  
机智也好    诡秘也罢
它们认准一个理儿
不争不抢    挨饿靠边儿
一大早就能看见   
那些个不要命的麻雀
竟敢出其不意的飞到肉铺案板
绞肉机的工作台上啄食

2025-04-19
  梦中梦

这段时间有些精神颓废
难怪梦里的梦里
爷爷再次现身
我一股脑儿的与其倾述着一切
还嗔怪爷爷没有教会我他的拿手绝技
或许还能靠此家伙什吃饭
早就名扬十里    技压群芳
谦逊的爷爷自始至终没有作声
嘴里不断喊着爷爷、爷爷……   
猛的一下醒来
知是爷爷又在提醒
我该振作起来

2025-04-22   

  勇士

称它是“勇士”   
感叹于它的坚韧与顽强    
虽负轻伤的它    却纹丝不动
死死把守着2·14高地的一隅
可怜兮兮   也就才一个甲子
身旁的战友先继纷纷倒下
匍匐墙根儿的也已仅是遗骸
当然  一个半臂战友还在陪它
上午   主人去拍了个片子
牙医说    这位明年也不会倒下
倘若种牙、换半口漂亮的义齿
得先把它和阵地上的残兵拔掉
它不干    倔强地说
自己是主人的铁杆随从
不到万不得已    决不收兵

2025-04-11
  疼痛

说不完的是世事    
       道不尽的是沧桑
你说,一声好好的
       就是疼痛
夜已深    
       此刻万物静籁   
你对月独酌的孤影
       一帘幽梦的长叹
泄洪般倾述
       无尽的忧伤   含泪泣血
读你的诗   
       心,会隐隐作痛

2024-04-23

诗群月刊投稿 竹凌



突然之间    觉得以往的以往
认识的不认识的    
那些个人啊事啊的都渐渐远去
淡出视线的
不光是他们的身影
也有虚假的背叛的灵魂

@亲戚

老李家的三女儿来了
看见八十六岁的老母亲
在小花园乘凉的老人堆里
她说不进家了
哥嫂一家人都在
她把买的小食品放在凉亭小石桌上
说是路过
进来看看老妈

   人民作家赵树理

文/竹凌

你从三晋大地
广袤无垠的田野乡间走来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卷轴
一副文竹般瘦弱灵秀的身形    
迈着坚定铿锵的步履
你胸腔里裹着八音合鸣
鼓点激越的热情
晋腔晋韵    有板有眼

你离不开家乡    深深扎根泥土   
爱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炊烟
爱上善良厚道的朴素乡民
执念坚定    刚毅顽强    
不惧飙风    抵御严寒     
你把自己活成雕像
活成百姓心中不屈的丰碑

在地头    你牵过牲口扛过锄头
扶过犁耙    侍弄过庄稼的双手
愣是拿起那支沉甸甸的笔杆子
写出《李家庄变迁》《李有才板话》
认识你   老百姓爱上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曲里小住完成《十里店》
璩寨下乡《锻炼锻炼》
你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编排整理    好戏连台
《小二黑结婚》搬上银幕
新中国黎明的天更加敞亮
婚姻自主    恋爱自由
数不胜数的二黑和小芹恩爱牵手
二诸葛和三仙姑也名声大噪
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
开心调侃
梆子腔、落子调、秧歌剧
一时间爆火城乡文艺舞台

你的文字    和你的人一样
朴实无华    爱憎分明
有温度、有气节
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药蛋派”的名号力作
家喻户晓
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文艺究竟为谁服务?怎么服务?
树理先生告诉你答案何在
世界之大     包罗万象
生旦净末丑    无奇不有
到底树礼    还是树理
赵先生以他鲜活的生命
和其脍炙人口的作品
告诉我们:  
阳光大道    真理永存——

2025-04-23 
写于世界读书日

  经验

多少年以后    
当我们经历过一些原本必然
却偶然凑巧的事情  才猛然发现    
生活中     不能随便说的那个字
怕就怕你说到节点儿上
“走”字不吉祥   “去”字也够呛
说某某去了    谁谁走了
这都一个意思
于是就有人提议得改  
避免弄巧成拙
诸如“我走了、你走吧”
最好说成“我回了 、你慢走”   

2025-04-24
  红唇烈焰

文/竹凌

你是花     你是唇
花开红艳艳     唇吻四月天
红唇如烈焰     燃烧吾心房
到底是什么样的魔法
让你—— 这一朵“花”
却以“唇”的形象惊艳问世
哦,我该是猜到了
想必你们的前世
乃一池云锦般的鱼儿
在接受了上帝使命后   
向天而歌——华丽一转身

2025-04-26

路遇芬芳

文/竹凌

走在府后大街    
每每遇见你    都很亲切
城市花房里的花花
和侍弄她们的主人小姐姐一样
不骄不躁    清新优雅
一个个都是要心有心    要肺有肺
婀娜多姿     亭亭玉立的花仙子

2025-04-26

   停留

这家别出心裁的小花店门前    
摆满了形形色色的鲜花盆景
每每走过路过    总要嗅嗅看看
有车不坐    漫步回家
一来悠闲健身    二来体会市井
当然    赏花是再美不过
还有小小心事儿一枚  藏在心底
想着不仅路遇芬芳
或许还能遇见恰巧出门的好友
老同学淑清家门口这个花店    
清新优雅    装点小区的环境
鲜花种类繁多    新颖别致   
应季花开缤纷俊逸   香飘四溢
引得蜂飞蝶舞    行人驻足流连

2025-04-28

  红唇烈焰

文/竹凌

你是花     你是唇
花开红艳艳     唇吻四月天
红唇如烈焰     燃烧吾心房
到底是什么样的魔法
让你—— 这一朵“花”
却以“唇”的形象惊艳问世
哦,我该是猜到了
想必你们的前世
乃一池云锦般的鱼儿
在接受了上帝使命后   
向天而歌——华丽一转身

2025-04-26
背影

文/竹凌

在朋友圈    目睹一张照片
你    背起满满一袋沉重的土豆
走在乡间小路的《背影》
不知被谁偷偷拍下
按理说
你的身体吃不消这样的重体力活儿
但自从进村的那天起
你就扎根山乡    踏踏实实
把自己当成下井村的一名
真真切切的——村民!

2025-04-29 修改稿

  又见槐花

文/竹凌

下午    我在城南生态园
远远的瞥见一户人家
拿着长竹竿探摘树上的槐花
(说拿回去做槐花馅儿包子)
中年夫妻俩管采摘
一个白发老婆婆负责收集整理
她熟练地“摞”下
满满一大袋鲜嫩的槐花
我看着眼馋    嘴也馋
女人随即高兴的赏我一捧
唇舌间    一股甜晶晶的清新味道
一下子“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奶奶踮着小脚在灶台间忙乎
那时候      不仅仅是槐花
那些个绿油油的榆钱儿嫩生生的柳芽
都能做出各种各样好吃的饭食

2025-04-27

   至亲好友


文/竹凌

人生无常    这一天它终于还是来了
当生你者撒手人寰    永远的离你而去
当你生者渐渐长大    像鸟儿一样出笼
所有人不再需要你的呵护与照顾
周围空荡荡    孤单、脆弱的你啊    
才切切实实回归本真    
先是一味怀旧    重返同学少年    
天性使然    昔日好友重聚    
携侣重游    于大自然中放飞身心
知己难得    快慰是只有和好友一道
你才会欢欣雀跃    无忧无虑
回到那个开开心心扎小辫儿的年龄
祈愿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2025-04-28

  今日早读

读了一首诗《画火车》
一大早  感受这份突然间的快慰
吴诗友的火车在纸上鸣着长笛
哐哧哐哧、哐哧哐哧……
一路呼啸奔将迅跑而来
惊恐万分的他
赶紧拿起橡皮擦
迅速擦掉了烟囱里冒出的白烟
嘎吱一声    小火车戛然而止
诗人心里刚刚燃起的
热望与追求
随即“忽”地一下拔凉拔凉

犹记童年     
喜欢画画的我   也总是用圆珠笔
把一块精致漂亮的手表
美美的画在自己的左手腕上
于是乎   心随所愿
我成了班里第一个戴手表的人
上海牌陪我学习    争分夺秒
双狮牌伴我工作    蒸蒸日上

2025-05-01  竹凌

  有一种酒叫“郎”

文/佳雨

不辣喉     不上头
郎酒顺品郎    好酒在中华
你看四川人真会取名字
一个拟人化的“郎”字
叫人心生爱意    浮想联翩
是不是该有一种红颜知己的酒
老祖先讲究阴阳平衡    好事皆成双
哈哈!    畅饮之余想象无边
谁料竟一语道中
果然有“蓝颜、红颜”系列
顺品郎   好喝不辣喉
好酒不上头    
45°的浓酱醇香    入口绵柔    
余味悠长
直喝得忘年交的申老鹤发童颜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诗者对酒当歌    慨叹人生几何……

2025-05-02

耕云种月

——致书法家申云江老师

文/竹凌

一棵树   三孔窑
两个相濡以沫的八旬老人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共话中国美    几度夕阳红……

西厢房     东厢屋
书画罗列    奖杯排队
荣誉证书层层叠叠   
翰墨四溢飘香

《兰亭序》 、《将近酒》
铿锵豪放《伟人颂》
伟人颂 颂伟人    沁园春雪咏梅红
银装素裹妖娆处    数今朝——
风流人物秀!

最喜民间高手在    太行山上一支笔
蜗居上党一隅居    老骥伏枥志不移   
把盏临风抒豪情——
       “少年壮志不言愁……”

2025-05-02 竹凌即兴

  饭局

宾客入座    菜品上桌
一位打扮妖艳的富婆突然问道
喂,姐你喝酒吗?
听说你是诗人今儿可得喝酒啊
哎你是不是喝酒才能写出诗来
哦呦    我滴个乖乖
恰好我当即就把凌晨在被窝里
写的一首小诗    拿给她看    
《有一种酒叫“郎”》
中文系的小靖当场激情诵读
一阵掌声过后
富婆借故有事离席
(还说一会儿再来最终没的返)
欣喜我又交了一个朗读者朋友
抬望眼    墙上的标语很是励志
“来一场火锅   
让你的人生沸腾起来”

2024-05-04 竹凌

“故漳是个‘大’地方!”

 
文/竹凌

作协主席郭骏明老师
有个雅号叫“长治胡子”
第一次见他
是在襄垣源生农场
篝火晚会的活动现场
作为特邀嘉宾
和政协张主席一道
真诚朴实的他    举起酒杯
说了句“谢谢你!”
随即问起在座者的工作单位
爽朗的一句话    让我记忆犹新
“故漳,是个‘大’地方!”
当时    懵懂的我未曾参透其意
现在想想    他说的话地确很对
站在崇尚热爱文学的角度看
福地故漳还真是个“大地方”
一个村子分南、北、中
不仅如此之大    
方圆十里    名气也不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曾在此客居   
他和宇文家族时有往来
在故漳游漳河    写了很多文章

八十年代后期    文人才子辈出
墙内尺方的院落
一个年级一栋楼的乡镇中学
竟然火爆得满园春色关不住
人才辈出竞风流的校园里
潇潇洒洒的走出——
市作协副主席、区文联主席(兼文旅局局长)
书法家、摄影家协会主席
自由撰稿人、青春诗会诗人
三晋作家荟萃    满满的正能量
美丽故漳    人才的摇篮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这里——   是鲤鱼化龙    
历练强者   梦想成真的福祥地

2025-05-06

   马扁

马格格的儿子马扁
打着公益爱心的旗号
一贯不择手段
以一张笑面虎似的面孔
和那张巧设连环的鸟嘴
榨取人们的善良和善意
他组建了一个所谓某某爱心群
靠一件带字的马甲    招摇撞骗
蒙蔽无数好心人士的双眼
所到之处所见之人
无不伸手要钱    表面是拉赞助
就连山里留守儿童他也不放过
过街老鼠    臭名昭著
觉悟的群众早已识破其伎俩
媒体果断禁令不再采访
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敛财货
行为恶劣  中饱私囊的爱心捐款
被其全家老幼尽情享用
过罢年    三月零十天的工夫
食道癌晚期的马扁
和他烂掉一节肠子的残疾老婆
双双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

2025-0502  竹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