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雨知时节……

(2025-03-08 09:51:29)
标签:

火凤凰原创诗歌

情感

诗文

旅游

文化

分类: 走过四季
   好雨知时节……

                文/佳雨

      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天气逐渐转暖,雪停雨始,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日子即将来临,蛰居了一冬的人们也要走出家门,迎接明媚的春光,享受大自然万象更新的美好馈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尤其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适逢好事临门,也是机缘巧合。热心乐事的王荣华老师精心组织与相邀,十几位志趣相投的文朋诗友欢聚一堂,来到位于紫金东路一隅的“嶷山书院”,如此一个名家书画荟萃、翰墨四溢飘香的雅室厅堂。把盏品茗,畅所欲言,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友交流座谈会拉近了大家心灵相知的距离。往日老友情意深,初次相遇即是缘分。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论古今,举杯共话乡土情。热情洋溢的交流切磋,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一下子点燃了大家心里的火花。一向号称冷哥的张黎萍老师今日里春风拂面,热情洋溢。首当其冲的她即兴朗诵了连老师《探访上党乡村文化》里记写岳家寨的精彩片段,博得大家一致掌声。
       文人骚客欢聚,不乏情趣盎然。有人提议,为了珍惜相遇,不妨即景作诗,倒也不负春光,尽享其乐融融。于是乎,一番摩拳擦掌,纷纷跃跃欲试。
      “春光明媚艳阳天,骚人墨客聚嶷山。琴棋书画抒情志,茶酒诗词绘华章。(韩会林   座谈有感)
      “雨水时节聚嶷山,书院深深起微澜。待到春暖花开日,花香鸟语竞开言。(任生耀 座淡有感)
      一份《感言》如沐春风,文友二月春风(牛喜生)老师十分高兴的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今天天气格外晴好。我们相聚在“嶷山书院”,初春的第一缕清风,吹过心情的原野和蓝天。亲切交谈,深热烈的讨论,激情的朗诵再次把现场的气氛渲染。大家对文学创作和发展,对今后打算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真是一缕清风满眼春,上党文苑气象新。
      于一片和谐温馨的氛围里大伙儿畅所欲言,各自有感而发。一向腼腆、素日不多言语,虚心而又谦逊的连永宁老师,在大家热情洋溢的掌声鼓励下,言语朴实地谈及了他的写作经历。“我只是一名记者,《探访上党乡村文化》一书,是我从事新闻工作期间写过的新闻稿件中的一部分。许多从事专业写作的老师看了这本书或正在看,他们当中有写小说的、有写诗歌的,更有研究乡村文化的,这让我既高兴又脸红。高兴的是能得到老师们的赐教和指正,脸红的是在真正的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他说,从自身的角度认为,记者就是一名记录者,他不是作家、更不是专家学者,他是把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或者观众。这本书之所以冠之以“探访”,就是去探寻、去采访,把探访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对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一一记录下来。因此,这本书充其量也就是我的新闻稿件汇编。所欣慰的是,这是在新闻采访中遇到的难得的好素材、好材料,不能随意丢掉,应该好好的记录整理出来,去宣传去弘扬,让读者通过这扇窗去了解更精彩灿烂的乡村文化,以此尽到一个记者应尽的职责。
       多年来遍及晋东南,一直研究地域文化历史的王潞军老师在他的《以写作经略人生》里谈到很多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的经验。他说,“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生活。”
       明代姚儒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读书。不妨推而论之,汲取知识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近年来,他将读书之心得,行走之收益,人生之阅历凝结成文字,篇篇精彩。他说,如此而作,也是把“汲取知识”转化为“消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衷爱文化让他与写作结缘,而写作无疑是对文化释放与表达的有效方式。
       他说,少时家贫,买不起很多的书,收听评书演义便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最佳渠道。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隋唐演义、薛刚反唐等让我着迷、让我沉醉。我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特别是民间鬼故事。我也愿意跟长辈去看戏,不管它是什么剧种,剧情似懂非懂,感觉新奇并快乐。这些远比通过书本学习知识直接、有趣得多,为日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储备了潜能。当人生的积淀累聚到一定程度,内心的需求喷涌而出,写作就是自然而然之事。和打麻将、下棋、抽烟、喝酒等一样,你可把写作作为一种消遣与休闲,并去享受它。
      他还说,上党从来都是一块文化底蕴厚重的沃壤,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吾之心性,滋润我之心灵。远古时期,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初现上党。上党是中华文明不可逾越的经典符号。文化遗存遍布上党大地,故事传说千古流传,民俗民情灿烂绚丽。正如长治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时颁奖词所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魅力城市长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一座小城,竟然奢侈地拥有那么多中国史前时期的传说版权。这是一座诞生英雄的城市,这是一座经历革命战火洗礼的城市,满城青翠,生机勃勃。今天,这里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
       一个传说、一片遗迹、地方志中的一句话……都能激发其的创作灵感,用文化的视角去发现、去挖掘这片神奇的土地。迄今为止,对历尽沧桑的上党不是解读得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网络的勃兴改变了包括写作在内的各个领域之面貌。以往,读不到书意味着你接收先进文化的渠道大大受限;现在好了,网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应有尽有,网络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为写作加油助力。依托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写作基地;依托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作品;依托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与五湖四海的朋友的沟通交流。(当然,网络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提高写作效率的工具,而非本源。)若想写出好文章,写出惊世骇俗之奇文,还得靠后天的勤奋和领悟。
       王老师语重心长的娓娓道来,给在场的文友以醍醐灌顶的启迪,受益匪浅。他说,如果非要把文学与文化作一界定,我更喜爱文化。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深远而广阔,文学是传播文化的表现形式,为文化之一部分。乘一叶扁舟,在历史与现实的沧海中逸然遨游,轻摇船桨,要走就走,想驻便驻,随意采撷,兴之所至,言由心生,以文化熏染人生,以文化品鉴大千世界,留些许气色于人间。
      人生是短暂的,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之一朵浪花。文化是永恒的,可传千世万世而不朽。以写作传承、记录文化,不仅仅是个人的,而且是社会的,更是历史的。能写作,能思考,亦是一种幸福。
       他说,人之立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违法犯罪,为人所不齿之事千万不要做,益于身心健康,弘扬正义与良知之事可以多做、大做。衷情写作吧,它让你的思维灵活,也让你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嶷山书院却因了一次新春的首场文友相聚而暖意融融,春意盎然。
       潞州区作协韩会林书记,融媒体《人文潞州》发起者、编导负责人王潞军老师,还有笔耕不辍的牛喜生老师,他们都非常谦卑而真诚的谈起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体会感言。其间,记者连永宁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家乡“连氏家族”根祖文化的一脉传承、发展渊源。酷爱周游世界,跑遍了大江南北的诗人项玉兴兴致勃勃侃侃而谈,写了不少游记作品的他颇有感悟的说,久居城市忙忙碌碌的人们,是该抽出闲暇,多出去跑跑转转,多看看大美旖旎的风光,感想和收获一定会很多。最近,刚刚参观了“丁玲在嶂头——文化纪念馆”的任生耀老师更是感慨万分。谈到作家丁玲女士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长歌当哭,叹丁玲》一文,足以使人钦佩、释怀。“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纤笔一枝谁与似”伟人的赞誉,肯定了丁玲以“笔”为“刃”奋勇抗敌,冲破枪林弹雨,驰骋万里疆场的精神境界与高度。饱经风霜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她坚贞不屈的个性,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任老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使人醍醐灌顶。他说,黄河就是因了那九十九道弯,才有了她大气磅礴的壮美!
       姗姗来迟的长治音乐人马力老师,平时可是个大忙人。近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上党大地的文化舞台。都说艺术是相通的,所以他在喜欢音乐的同时,也特别喜欢文学。他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诗文音乐社”就是长治本土文人作品收集与展示的窗口。很欣慰,他今天提及我的诗作《小米的高度》。想不到,一首读来朗朗上口,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的诗歌,能够博得文友们记忆犹新的欣赏与喜欢,感谢师友们的共鸣与抬爱,谢谢!
       欣喜广交天下友,有幸聆听好声音。与会期间,山西青年报记者连永宁老师向大家赠送了他的著作《老兵医师连甫学》、《探访上党乡村文化》。还有,诗人张黎萍老师也把她的新作诗词集《半月庐诗草》分享给了大家,在此由衷感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回去一定认真拜读,学习,是最好的事情!

      嶷山书院的何会长欢迎大伙儿“常回家看看”,走过路过上来坐坐,有事没事写写画画。要把这里真正的当成“家”,休闲娱乐,作品研讨,文化展演,学习交流等等活动,来者欢迎,多多益善。听了在场作家诗人们的心得交流,长治电视台的王芙蓉老师当即表示,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做客她们的文化专题栏目。她希望各行各业的艺术人才走近融媒体,携手共建文明,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建设与传播,献计献策,奉献爱心和力量。
       《在文学中“修行”》,王荣华老师做了语重心长的全面性总结。她说: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真正的向上的文化的引领,它是人们精神上的支撑和心灵上的抚慰。
       宇宙有静气,我心藏风云。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精神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的延续不只是依靠呼吸的顺畅、心脏的跳动,它更需要依仗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滋养。
       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那些超越了时间的经典文字,如源源不断的宝贵血脉,带着力量带着温暖,带着无声的爱,指引我们远离虚空浮华,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更生。

       休息间隙,我们观看了一个宽银幕的企业宣传片,同时也了解到一个新的讯息。嶷山书院何树林院长、长治市FTH有限公司申女士,向我们推介了他们合作与引进全国先进示范点经验与创新理念的企业项目。一个集“生态园林、文化旅游、幸福康养”相结合的大型绿色人文基地,预计下半年年正式投入运营。想象中,届时的嶷山生态观光园区,将会成为全国关注、全省一流的新型现代化配套设施齐全,及因地制宜、人文丰富的最佳宜康养、度假基地。当然,它打造的更是一张魅力长治——“神话故乡”的风景名胜优质名片。
       好一份新春诚邀,好一场书院小聚。借用冷哥的诗词“二月轻寒犹料峭,一堂雅客话春来。东风好借须凭力,
且待嶷山筑梦台。”好期待,期待春暖花开的再次相逢—— 咱们一起携手,羿神故乡拜月仙,嶷山岭上放歌喉……

2025-03-03 修改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5--03竹凌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