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见真心——记山西企业女杰王琪风
(2025-01-18 14:17:49)
标签:
火凤凰原创诗歌
杂谈
教育
情感
|
分类:
凡人故事
|
平凡见真心
——记山西企业女杰王琪风
文/竹凌
一个人的生命,像极了一根燃烧的蜡烛。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到垂暮之年的余生,直至走完使命必达的一辈子,都是由一根信念一样的“捻子”支撑着嚯嚯燃烧着的灵魂的“火苗儿”,以此来延续我们的血肉之躯——灵魂与生命的载体。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身心能够始终保持一致,让生命有质量、有意义的燃烧,甚至时不时的还会爆发出一种赏心悦目的“火花”,来照亮和指引前程,也激励后人前仆后继,披荆斩棘的奋力前行——或许,这才是我们无憾无悔执着追求理想,力求尽善尽美努力实现终极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所在。
——题记
一
她,是平凡的,平凡的有如你我,宛若沧海一粟;她,又是不平凡的。因为在别人眼里,她是工作中的女强人,凤毛麟角的“山西女杰”——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女企业家代表,长治市五交化公司副总经理。这诸多不寻常的荣誉与称羡,是她在商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积攒的累累硕果和功德。面对这些,她却非常谦逊而真挚,轻描淡写的一句:“这都不算啥,是我分内的事,该做的工作。难得领导和同志们认可。”一句话,透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朴实无华。一句话,表明一颗真心诚挚,从不居功自傲的气节。这,也是王琪风老人一生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工作态度与精神追求之写照。
通过“两点一线”郭显良老师的引荐,有幸走近了这位慈祥可爱、德才兼备的老人,短短两次促膝谈心,我发现她身上的确富有无穷大的潜力和魅力,许多方面的能力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说话间,老人从雅间取出一个盒子,郑重其事地打开。哇塞,眼前是一摞大红色的证书,铺开来一一翻阅,不禁肃然起敬。
1990年4月25日,市职改办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为经济师。
1991年4月28日,在承德培训中心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班学习结业。
1991年6月,出席长治市人民代表大会,五一路机关共出席了四位,她是其中之一。
1993年11月,市妇联推荐她出席省女企业家协会会议,经大会选举通过,任命王琪风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任期二年。
1995年4月26日,被评为“山西省女企业家”,同时授予“山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步履蹒跚的老人,言语间透着一股子朴实,她说:“我的学历不高,起先也就念了个完小。后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全靠党的培养和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努力学习、锻炼与完善。”
1943年6月,王琪风出生于山西平顺县一个仅有80余户人家的偏僻小山村。担任村干部的母亲是一位备受人们尊重的193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朴实、要强、能干。有其母必有其女,王琪风从小受母亲影响,也养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积极分子。14岁就参加工作的她,从基层起步,虚心学习,勤劳做事。眼里有活儿,心中有数。凭着自己勤勉踏实和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第一季度就被评为乡政府模范。这是她第一次当模范,有了好的开头,就有了执着努力的方向。“当模范的感觉真好,十分光荣!”、“我要力争上游,继续努力!”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争取年年当先进。由于工作需要,她又做过城关供销社营业员、县邮电局话务员,积极上进的她顺利经过党组织的考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上领导岗位,先后历任邮电局副局长、公安局副局长、卫生局副局长。
1979年7月,调入长治市五交化批发公司出任副经理,此间,她处处工作领先,年年被评为先进。
在商业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只争朝夕,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热心都默默奉献给了喜欢的事业。勤读书、爱学习的她,40多岁时,还刻苦专研,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
山西省财经学院商管专业的大专文凭,评上了经济师的职称。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某少数人忙着跑官买官的时候,她却一头埋在工作里,扎扎实实搞业务,平心静气创佳绩。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慷慨大度,礼贤下士。金钱名利面前,她淡定冷静,说话做事从不昧着良心。良好的个人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动力储备。
她总是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正是这种每每“事后见人心”的心灵自省,成就了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做人风范。
一个人的经历,是其一生的宝贵财富。爱岗敬业的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审时度势,管理公司,帮助企业一步步走向兴盛。领导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力量,王琪风以她的率直热情和体贴入微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职工的贴心人,像长姐,似母亲。精明强干,不甘落后的她,总是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条,效益很好。她利用业余时间,考察市场,把握风向,探讨研究先进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先后撰写了《引进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活力》、《销售管理是企业的中心环节》、《现代管理在商业企业的应用》等极具影响力的企业论文,受到省商业厅和市商业局的表彰。
一个人的诚挚、善良品质会影响周围的人,也会汇聚极好的人缘。以前在单位,王琪风是领导,除了热心工作以外,她总是关爱下属,帮助同事,协助上级领导搞好工作。但是在生活中,她对同志依然是“春天般的温暖”,既严格要求他们的工作作风,又私下关心大家的福利待遇,有没有生活困难,“有事儿,就说话!”是她的口头禅。天生的一副热心肠,备受大伙儿敬重和崇拜。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王琪风时常说:“事后见人心!”一个真真正正的实干家,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清清爽爽的活法儿,清正廉洁的她活出一个刚正不阿,潇洒从容的自己。
作为长治市最早的女企业家,王琪风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用她的话说,自己就是平常一妇女,平凡做事情。只要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良心,就已足够。王琪风在工作中是一个要强、好学、踏实、认真的好干家。一贯勤于专研,乐于奉献。早年工作身兼数职,锻炼了一身实战本领。认为学无止境的她从打字员、出纳、档案员、内务干事、办公室秘书做起,凭着热情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业绩,25岁就担任邮电局副局长。1979年,调入长治五交化批发公司任副总经理。多年政务工作的她面对经济十分陌生。天生好强不服输的她楞是下决心努力攀登新高峰,坚决不当门外汉。在从事商业工作多年的丈夫的指导和帮助下,她拼劲冲进了经济改革的浪潮中,40多岁的她再次拾起书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她90年评上了经济师,次年又拿到了省财院商管专业的大专文凭。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结合,使其主管的工作十分出色,年年先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血和汗水没有白白付出。真心有回报,真情感天地。一次,有关领导面对一位不务正业,一贯靠跑关系走后门办事,屡教不改的干部说教:“你不要这样跑来跑去好不好,有时间能不能静下心来像人家王琪风那样勤勤恳恳多干点实事!”王琪风听说后,仅是淡然一笑,她觉得为人做事就是得先做好人,做事竭力尽职,一切也就顺风顺水。
多年来,她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身担领导职责,做事始终有原则,有尺度,有把握,无愧于心。生活中,风趣幽默的她,也不乏开心调侃。她说,我不姓“付”,却当了一辈子的“副职”……
我安慰她道,副职不简单,它可不是谁也能够当好的。多年来的工作,她早就摸索出一套帮助企业盈利增收的经验和路子。不是她没本事驾驭不了“一把手”的职责,确实是,像她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五交化批发公司里,王琪风一直担任副经理之职。她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支持、协助着总经理的各项工作。她说,“总经理是企业的中心,我们必须围绕着中心做工作。”1988年,为增强企业活力,商业局决定改换企业体制,将五交化公司下放承包。王琪风当时正患严重的胆结石病,要做手术,不得不放弃了这次竞选的机会。新总经理上任后,她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经理,许多人为其惋惜,更多人不乏疑虑。王琪风有能力有才干,意外失掉了这次机会,这次她还能甘于当副职吗?众说纷纭之下,王琪风坦然面对,不管东西南北风,自是岿然不动,她觉得别人的闲言碎语无关乎她,做好本职工作比啥都强。她不为自己的遭遇遗憾,而是顾全大局想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实事证明,总经理的眼光独到不差,在她们领导班子的精诚合作下,企业获得利税增长,销售稳步长足的发展。打个比方,一个企业,好比一辆马车。正职负责“驾辕”,把握政策、方向。副职就是辅助正职,想方设法地做好拉帮套助力前行。二者联盟,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稳操胜券达成目标。众人划桨开大船,实干巧干出佳绩,这一点,王琪风做到了。谦逊的她从不居功自傲,每每攻下一个困难堡垒,完成一个达标项目,她总是微微一笑,很欣慰。
一直以来,王琪风主管的工作是内勤管理,具体包括经理办、行政办、财务、后勤、计生、及工会等诸多事务。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为这么一大家子的“管家婆”,500多人的大公司,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行。她知道,大到公司财政,小到公司员工的生活问题,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哪一点也不能疏忽遗漏。后勤管理是业务经营的坚强后盾和保障。老话说得好,一个好婆子,赛过三个好骡子。王琪风以其女性独特的细致入微和企业家的精明强干,协助总经理,自觉主动地处理好公司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企业注重效益,挣钱是根本。但是她说省钱也是挣钱。一件小事,见证奇迹。一次,职工反映公司一幢楼连四层上不了水。王琪风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发现楼里自来水用量还大大超标,这是严重的浪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于是,一系列由公司承担的改水改电,安装锅炉等措施迅速投入改建,安装水表,不仅仅方便了职工,家属们拍手称赞。杜绝一个小小的纰漏,给企业节约了二十多万的开支。集腋成裘,许多精彩决策往往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
难怪那位名人预言:“女企业家往往比男人更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我们发现中国的妇女已经做了许许多多出色的工作。”王琪风就是这样一个把工作做到认真与极致的人。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她雷厉风行,清醒地认识到树立和营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帮职工解决好生活问题,给职工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责任心的首当其冲。她以母亲般的细致和耐心,以领导的威信和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关心与感染着周围的人,不仅出色地安成了工作任务,还启发了职工热爱公司热爱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年终总结,王琪风以自己积极努力的工作,出色地配合总经理完成企业的总统部署,保证了公司的销售,实现了利税的连年稳步增长,作为一名优秀的女企业家,她当之无愧。
二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常与老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在一起,耳濡目染的她操守必定是一等一的纯洁、过硬。记得第一次参加省劳模会上,申纪兰主任热情地拉着她的手,激动地鼓励她说,“你是有文化的人,这点比我强,好好干工作,只要有干劲儿,肯定出成绩!”
每次去西沟,申纪兰总是热情地把她“拉”进屋,苹果柿子、核桃枣儿啥的农家土特产,只要有的就舍得,掀起衣襟就给她往怀里“兜”。长此以往,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两个人,建立了一种同是“党的儿女”,同是“平顺女儿”的姐妹情谊。她们都是劳模、
山西省的三八红旗手。每次开会遇见,都是一顿老乡见老乡,姐姐妹妹式的热情寒暄和鼓励。“一定要记住,咱们共产党员要坚持党性原则,时刻想着给人民办实事,为群众做好事!”老劳模申纪兰的话,成了王琪风的座右铭。她信奉共产党的宣言,坚信这句千叮咛万嘱咐的深刻含义。
一张王琪风和劳模申纪兰两人的黑白合影照。珍藏至今。那是1968年的春天她们赴太原参加省会同住一起时,在迎泽宾馆楼顶上拍下的。那时都还年轻,她梳着一样的齐耳短发,和申大姐像是亲亲热热的姐妹,意气风发的姿态很有精气神。这张照片,王琪风老人保存了56年,半个世纪的珍存,悠悠岁月亲身过往历历在目。申大姐的音容笑貌犹在,叮嘱她的话语时时萦绕耳畔,她牢记在心,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贞与信念。如今,一代劳模走了,留下精神给太行。
一张照片,一份深切的怀念;一种精神,王琪风追随了整整几十年……正是有了学习的榜样和精神,
才有了一个女人“巾帼不让须眉”,力争上游的劲头.
工作、事业用来养生立命。家,是每个人避风的港湾,更是坚强后盾。企业需要经营,家庭也需要经营。作为一个女人,她也认真而艺术般地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和人生。
走进王老的温馨之家,客厅东面装裱后端端正正挂在墙上的两张“文物珍藏版”的“结婚证”十分醒目。一桩“跨世纪的婚姻”,在一幅幅合家欢的照片簇拥中,显得十分喜庆。
多年来,老两口是工作中齐头并进,生活里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恩恩爱爱了一辈子。前几年,老伴得病留下后遗症,走路不便,脾气见长,动不动就生气发火,埋怨自己不给力的身体拖累了家人。王琪风看着爱人既是心疼、又是怜爱,她总是耐心开导、细心伺候,熨熨帖帖地照顾其日常起居,解除其心理负担,生怕老伴有半点委屈。如今,老俩贤雅独居,每天看看书、读读报,养生保健,极有规律的晚年生活,邻里称羡。
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那天听王琪风老人说起自己生病住院期间,老头子潸然泪下的经过,在场的我们也很是感动。
一对搀扶走过贫困岁月、辗转离乡,走过相携相伴的风雨历程,又一路朝阳走向富裕小康的老夫老妻,他们的情感是水乳交融的真挚、是平淡踏实、波澜不惊的实实在在。人生在世,哪能不遭遇挫折与坎坷。老人说,当她被医生诊断为癌症的一瞬间,周围的一切相瞒都无济于事的破防,爱她的丈夫瘫坐在地哭作一团……当即放弃治疗,预备回家等死的她听着那句钻心刺痛“……不能没有你啊老婆!”的话。几经挣扎、再度决绝,相信现代医学疗效的她后来再度走进医院的同时,也是给了自己重生机遇的庆幸之举。走出手术室的她十分镇定,语气平静地安慰家人,“哭啥,没事!
我这不是好好的,手术已经做了,咱就等着瞧好吧。要相信医生,更何况现在的医疗水平较前提高了。”她的冷静与淡定,不仅安慰了家人,也缓和了周围紧张的气氛。达观通透的人生观,使之有了能够战胜疾病的刚毅、淡定和从容。掐指一算,出院四年零七个月了,康复这些年,她很珍惜自己身体的保养呵护,更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亲情,是一座绵延不断的山脉,托举起一个人事业的蓬勃向上。亲情,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承载着家人的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王琪风不仅是事业上的女强人,也是她们五好家庭的主心骨。是孝老尊亲,精心培育下一代的好儿媳、好母亲、好奶奶。难怪人们说,好女旺三代。她们家可真是受益匪浅。几十年来,“读好书,做好事,全面发展做好人”的家规家训,一直上行下效,传为邻里皆知,亲朋好友啧啧羡慕的楷模。家风正,家教严,恩泽四世同堂的好做派,滋养且呵护了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朝着人人上进,个个出彩的方向接力传承与发展。总之,一个女子,以强者的精神和品质,谱写了事业的成功,用一生的德行和聪慧,养育、滋润了家庭的链条,颇受敬重,大大了不起。
一个兼有事业成功和家庭美满的女人,是上天眷顾的宠儿。一个看似平凡,又极不平凡的女人,就生活在上党古城一隅。与时俱进,积极乐观,活到老学到老,能够很快的适应新鲜玩意儿,网上学习查资料,抖音视频交朋友。一个八旬老人玩手机,买菜、购物都会扫二维码,在长治,有多少这样的时尚老人,实在佩服。多年来,她一直遵循着她的“三个热爱”和“三个无愧”是其伴随终身的人生信条。
不曾轰轰烈烈超凡脱俗,没有波澜壮阔的大起大落。一个人,最可贵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做到力所能及,问心无愧,身后留下的是一路闪光、坚实的脚印。
2025-0118 二改稿
2025-02-13 三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