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盖房

(2022-05-14 18:34:48)
标签:

火凤凰原创诗文

文化

情感

分类: 世情感悟

  盖房(小小说)
         文/竹凌

       老家的房子,修盖了两次,第二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拆了屋顶和前脸儿,其余三堵墙和根基都没动。
      还记得家里第一次盖新房时,雨菲姐妹都还小。不过,在她爹眼里,十三四岁的她就算是一个半大劳力了
完全可以使唤来干活儿。

       那时候,父亲许是把她当小子养。4岁就上学校的她,一直和大孩子们一起玩,上小学时,经常帮生产队里干农活儿,抬水、浇粪、种玉米,拾骡马粪,割小麦,小小年纪,和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学哥学姐们一样参加劳动,那时候,劳动最光荣,懒惰是要被众人排挤、谩骂的。所以,脏活儿累活儿从不挑拣。在家里也是抬水、调煤,磨米磨面时帮大人筛面粉、递家伙什儿。下河洗涮,还得看着妹妹她们,8岁就踩着小板凳擀面条儿,端大铁锅、捅火火炉子做早饭。
       尤其14岁那年,家里盖房子。父亲还在离家30里地以外的县城工作,只能抽空回来。他请的是西火的工匠,清一色的独轮小推车拉土填垫宅基地,足有两米深的地方,全靠“车轮滚滚”创造出了拉土垫根基到家的“人工奇迹”。那时候,村上人还没见过那阵势。只有雨菲家是石头根基,一大堆的青石毛料就一个叫连国则的大力工匠打凿,不过那人挺卖力气,干活儿认真仔细,三角二棱的毛石在他的精工打凿下,变成一块块条纹好看的长方形基石。有一点,就是他能干活,饭量也大的出奇,一顿能吃三大碗面条,或八九个大包子。
       春季动工时,雨菲曾好奇地手捉着打夯机
“砰砰砰……砰砰砰”的夯地基,一次稍没留神,小手指被触电,哎呦喂,怎么回事呀?每天中午跑到后街去给那个凿石头的工匠送饭。房子盖成后,偌大的一个院子还是大坑,那得抓紧时间“愚公移山”。每天晚上干活儿,很长一段时间,前半夜不曾闲过。披星戴月的夜晚,三个人拉土垫院。她在前面驾辕,父亲和母亲在后面帮推。因为他们铲土也累,有时候脾气暴躁的父亲火冒三丈的拿她撒气,说他要有这么大一个小子,还用自己这么辛苦……一边干活儿一边受气的雨菲默默埋头干活儿,根本不敢反驳,任由大人打骂。
       记忆最深的一次,瓦房时还是白天干活儿,因为赶不上趟儿,她就干脆脱了鞋光脚丫踩着和泥。不小心锄头坎在脚面上出了血,她埋头弄脚肯定活儿就怠慢了。恼火的父亲训斥着“怎回事,这么费劲儿……”一个裹满泥浆的半头砖“嗖”的扔将过来 ,雨菲含泪咽下疼痛,紧张兮兮的干起活儿来,这真是把她当小工使。
       盖街门道小平房时,她就学会了撂砖,一撂一个准儿。小小年纪,够给人家泥瓦匠当小工的资格了。那时候,村上没有砖窑,砖不够时 ,父亲就派雨菲去离家七八里地的外婆家的村子拉砖,来回多十里的路程,一个小女孩,穿着背心都吧嗒吧嗒的掉汗珠子。一车砖连装带卸拉回来,她几乎累成一摊泥,坐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   
       因为干活的时候,大人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他们的标准,所以平时无论干啥,父母总是严格要求。还有一次是中午擀面条做饭,由于和面太硬了,不大好擀,干了一上午活儿的大人们急等着吃饭,“怎搞的,大晌午了还没有做好饭”大人气呼呼的埋怨,使得她一肚子的委屈。平时做饭老是强调一句,和面要硬些,就如老辈人所言: 和面要和成“一块铁”,擀面才能擀成“一张纸”。在母亲的教导下,她每次擀面不敢和软了,这不,水舀的少了,面和的太硬,用了大劲也不好擀。又饿又急的她爹看见气不打一出来,拿起案板上的一块儿大面饼,“扑通”一下扔进了炉灰里,母亲也没敢啃声,赶紧拾起面团去做饭了……
       那时候,六七家一起住在大家族的三进四合院里,小孩子多了,难免会有吵嘴打架等磕磕绊绊的事件发生,雨菲家里姊妹们多,没有长兄就等于无人保护,所以,经常受大孩子们的欺负。动不动就会引发大人间的摩擦起火。祖母一辈都是息事宁人的老实人,从来不偏袒呵护自己家人。不知道什么原因 ,那时候的人都和弟兄们抱团儿亲,譬如雨菲的爷爷,从来就认为“吃亏是福”,他只保护没有了父母的兄弟,对于自己长子一家,几乎不管不顾。以至于一直以来,造成一种隐形的父子隔阂,儿子以为父亲就不管他,直到自己努力盖房搬迁出来,二老都不知道他家在哪块儿。实际上,老爷子因为父辈故亡,袒护惜怜自家兄弟,甚至待他如子,他的兄弟一家却不识相不感恩,老是无理取闹,动不动就欺负自己侄儿侄媳一家,或许是他们年龄不差多少的缘故。雨菲的父亲从小有志气,就是自力更生拼搏,也要活出个样子来。
       八十年代初期,他省吃俭用,仅仅2000元就盖成了一座挑梁出厦大瓦房。这在当时,村人无不羡慕。
       好在房子终于在秋天盖成,父亲忙乎上班,许多后续活计没有完工。就因为想早点脱离大杂院的拥挤和吵杂。头一天新房屋脊合龙口。第二天,父亲就急急忙忙带着一家几口肩扛车推的搬了家。
要知道当时的新房子还没抹墙,连门儿都没安装,堂屋正门用砖活茬垒着。住进去以后,才慢慢的插了一溜玉米杆儿做院墙,大门也是木栅栏。母女几个就那样住进去。
       夜晚,在敞亮的院子里赏月亮,白天,坐在走廊里晒太阳,整个一排就雨菲一家居住,房后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地……

2022-05-12

   二姑(微小说)

文/竹凌

       夏家三千金,难买祖先一笑颜。不知道是他家的坟不对,还是人们说的上辈子伤了哪根筋……到了夏东生这代,四个儿子都生育的是闺女,没有得的一个孙子的老夏死不瞑目。            
       原本闭塞的村庄,孤陋寡闻的村民议论纷纷,许多人都说老夏这人“行好不如作恶……大好人当了一辈,临了临了连个孙子都没得到。”
       有个从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儿说道,夏家“二姑”太多,连住两代叫“二姑”,你想啊,二姑、二姑,就是“儿子孤寡”叫的晚辈们儿子越来越少,后来干脆给叫没了。所以人家那里家有二姑的都叫小姑,从来不称呼“二姑(儿孤)”。

2022-05-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简单的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